劉榮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
“這些事實足以說明,分割諸侯,而非直接將諸侯土地收歸中央是最高明的削藩策略。一來阻力較小,二來不會落人口實。”
“如今,大漢實行的是嫡長子繼承製,其他幼子、庶子皆沒有繼承權。”
“兒臣建議,對這一制度進行更改。朝廷下詔推恩,令諸侯之子,除了嫡長子繼承王位之後,其他兒子,不分長幼嫡庶,都可以分的母國的一塊土地為侯,直接歸屬臨近的漢郡管轄。”
“如此,勢必人人欣喜,以德政分其國,不削而其國弱矣。此消彼長,朝廷的勢力卻能夠透過不斷的蠶食諸侯之地而越來越強。”
“依照兒臣的推測,只需要一代人的時間,也就是二十年,諸侯的勢力再無法威脅朝廷。百年之後,將再無跨郡連城、割據地方的諸侯存在。”
“這就是兒臣的推恩策,請父皇明鑑!”
劉榮的話,振聾發聵,彷彿一個又一個的大鐵錘砸擊在漢景帝的胸口,使得他熱血奔流,渾身上下不住的顫抖。
他考慮削藩已經很久了,最初的計劃,就是網織罪名,並以此為由,直接下詔收回諸侯的部分土地。
御史大夫晁錯已經將各地諸侯的罪行蒐集的差不多了。
如今,劉榮突然給他獻了一條計謀,採取推恩的方式削藩。
這是他從未設想過的道路。
“好,好,好。”他連說了三個好字,對於推恩的建議十分認可。
漢景帝鄭重的打量著劉榮,這個兒子的政治智慧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
賈誼的治安策,他也曾讀過,為什麼就沒能想出用推恩的方法削藩呢?
如果此法真的能夠推行下去,諸侯割據的問題將徹底解決。
只是,這個辦法真的能行嗎?
他的心裡拿不準,確定去找親信之人討論一下。
漢景帝拍了拍劉榮的肩膀,以示激勵,短短几天的時間,這個兒子已經給了他太多的驚喜了。
“榮兒,你的建議很好,父皇會認真思考的。”
說完,直接離開了劉榮的宮殿。
他總覺的劉榮看似完美的建議,裡面總隱藏著什麼重大的缺陷。
事情好像並沒有劉榮說的那麼簡單,只是他一時之間,不知道問題出在哪。
這時候,他必須要去請教一下他的智囊晁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