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人明顯想渾水摸魚!
 馮一博一看,原來是開國勳貴的一員。
他顯然是想順勢把白家錦這顆新晉勳貴在兵部的釘子,給挖出去。
可惜,這事想都不用想。
不少新晉勳貴見狀,都嗤之以鼻。
甚至都懶得搭理。
景順帝和內閣的平衡之術,豈是隨便一句話能動搖的?
見無人搭理,那人又自己訕訕的退了回去。
隨後又有一人出列,拱手道:
「啟奏聖上,不如讓都中侯缺的原工部侍郎趙新吉,補上禮部的位置。」
這人還是開國勳貴的成員之一。
顯然,開國勳貴們預設了馮一博不適合禮部這件事。
畢竟,他一直遊離在開國勳貴和新晉勳貴之外。
雖然親近賈家,卻不選擇站隊。
那他們自然不用客氣。
這個時候藉機達到自己的目的,也不算什麼。
沒有落井下石都算他們客氣。
「東海郡歸附之時,東海郡王明確表示過,東海郡投獻是被馮都尉所感。」
這次說話的不是新舊勳貴的人。
也不是禮部的人,不是李守中的門下。
而是一個讓人預料之外的人。
大理寺右寺丞,劉正!
他一張口,一直老神在在的張松越就微微皺眉。
因為劉正是他的得意門生!
此時說的話,很大程度上會被當做他的態度。
「東海郡王在獻土歸附的國書上,直接名言,現階段只信任馮都尉一人!」
劉正一臉正氣,心中卻緊張不已。
他雖自問是一心為國,但很難不讓人誤會。
不僅是誤會張松越的態度,還有他和馮一博的關係。
兩人是同年的事,太多人知曉。
「若是其他人想要繞過馮都尉,不管是誰,東海郡都是不會認的。」
劉正此時看向最開始彈劾的那位御史,問道:
「就算把禮部右侍郎的職位給你,你能保證東海郡不會受到影響嗎?」
他長期跟在張松越身邊,幫忙整理文書奏摺。
很多人不知道的內幕,他大多清晰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