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悠悠,自從靈寶天尊離去以後,時光如梭,但是山海世界的格局卻始終維持在一個“百家爭鳴”的程度。
世間,爭執不斷。
而隨著“劫”的維持,那山海世界中人間國度,無數道光彩連綿不斷,朝天而起。
那些乃是“劫”引發的道的實質化。或者說,其可以稱之為“氣運”或“道運”。
如今這氣運,隨著劫的引動,不斷地開始向上蒼匯聚。其中,攜帶著諸子百家衍生出來的一個個聖賢,最終歸於天際。
而已蘇葉的目光,則能夠藉助西北星天看到,宇宙之外,一個巨大的逐漸赫然直面山海世界。
竹簡展開,巨大不知幾何億萬裡!
那正是封神榜!
這一次,封神榜在宇宙之外完全展開,也將榜上之名完全展露在蘇葉的眼中。
那名字,的確是“王輿”。
可是,卻不僅僅代表“王輿”這個人,而是代表由王輿衍生和引發的……大同道!
是的。
封神天榜記錄的,不是某一個人,而是一種“道”。王輿雖然上榜,但他的真靈並沒有被攝去,反而,是他引發的“道”,那諸子百家,那無盡氣運,盡皆被封神天榜攝入到了名字之中。
當然了。
如此的攝取,與將王輿的真靈攝入幫眾,已沒什麼區別了。
道之所在,身之所存。
既然王輿的“道”都已上榜,那麼他,就更加沒有理由,不歸於天庭了。
蘇葉不禁感慨。
那三清,不愧是“三清”,自己之前看到封神榜,還以為對方是想要效彷《封神演義》中的記載。
結果,沒想到對方的目標,一直是一個世界長久存續的“天道”,而不是單一個體的人!
但是想想也是。
如果每一個大神聖,都可以入榜的話。那麼封神榜佔據的位置就太多了。
諸天萬界,得有多少神靈依存?
對方的目的,一直和蘇葉的幽冥、輪迴一樣。並不是針對某個個體,而是遵循一個“大神聖”引發的一系列“天道”。
所以,對方的目的,是王輿,是提和竭羅,是摩醯首羅、阿彌陀佛這般大神聖。
再不濟,也得是擁有普度眾生之恆心毅力的光目、蓮花目等人。
不過。
這,也很顯然是一種“太上忘情”的表現。
蘇葉知道靈寶天尊以及三清的打算。
他們的目的,僅僅是山海世界中王輿的“大同道”。而當大同道完全歸於封神榜以後,山海世界本身,就沒有什麼存在的必要了。
屆時,一切與大同道無關的生靈,或許……都將會覆滅。
而且蘇葉也注意到了。
雖然,過去和未來的時間混雜,大同道的存在,全部得到了復生。但是,薪火道與造化道,那鐘山四弟子,卻在塵世中並無蹤跡。
這也就是說,三清在有意識地遮蔽薪火道和造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