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這也是很正常的。薪火道,並不是一種影響世界的天道。而且燭龍也不僅僅在山海世界,燭龍早在很久以前,就離開了山海世界。
相信在某個諸天萬界中,類似薪火道的存在,依然會存在。
而造化道,就更不用說了。造化道乃是自然之道。諸天萬界,都有“自然”這種東西。
如果非要攝取的話,也很難攝取。僅僅是將鐘山四弟子或將他們延續下去的“忘心”等道攝取,顯然達不到“造化道”的深度。
非要說的話,也只能從“老者”的身上入手。當然,最終三清的選擇是,暫時放棄造化道,將目光放在大同道之上。
在蘇葉觀察的這段歲月中,他多次也曾去尋找王輿。
不過,如今的王輿,雖然始終被諸子百家環繞。但是他卻並不是作為一個“人”存在,而是作為一個“聖”。一種“道法”的具現。
王輿也無力去改變“劫”,因為“劫”乃是一種類似大勢的力量。
蘇葉在面對王輿時,對他身處的境地,也甚為同情。
王輿自然也是苦笑:“想不到,世間竟會有一種力量,可以忽略過去、現在、未來,將一切發生的變革都匯聚在一起。那三清三位大神聖,果然非同小可。諸天萬界之外,不愧人外有人。”
蘇葉嘆了口氣:
“至少,三清並不是要將大同道困縛在一個時間的夾縫中。他們的目的,只是為了將大同道完全攝取到封神榜中。等到他們的目的達成,夫子也總算是有了一個歸宿。”
是的。
事到如今,即使王輿想要加入幽冥輪迴,但也已難了。
除非,他願意放棄大同道。但是,朝聞道夕死可矣,對王輿來說,大同道乃是比他的生命更加重要的事物。
王輿說道:“如能有這般結局,倒也不錯。只是,帝君……”
蘇葉道:“夫子無須關心我。日後若你進入天庭,你我也當是同一的存在,還有再見之日。”
蘇葉並不遺憾王輿最終的歸宿。不如說,這對蘇葉也是一件很正常乃至不錯的事情。
他始終相信,天庭和幽冥,是可以共存的。
只不過,如今三清正在等待。等待蘇葉給他們一個理由和答桉,讓他們看到……幽冥可以與天庭並駕齊驅的原因。
王輿與蘇葉說著說著,每每就漸漸恍忽了起來。
這是因為,如今塵世間被“劫”所困,他作為大同道的道法化身,亦不能時刻保持清醒。
畢竟,人的爭鬥就是如此。雖然有時也會有偶爾的清醒,但更多的,是陷入“劫”中,引發一個又一個的謎團與爭鬥。
這一次的“劫”,死傷人數將會是極為驚人的。
但是對於山海世界,和大同道來說,也是一種必然的途徑。而對於三清來說,如此的“犧牲”,自然也是不可避免的。
他們處於一個太上忘情的地步。而且他們相信,如果天庭能夠正式確立,日後能夠所救所庇護的存在,一定也遠遠超越今日犧牲的人數。
可是……
世界中的“人”,恰恰是比起道法,對幽冥更加重要的事物。
所以蘇葉需要阻止山海世界的破滅。
而他相信,這並不會很困難,即使不依靠自己的力量……
蘇葉走入深山,感受著時間的流逝,眼中逐漸浮現出了一抹堅定之色……
他再次回到了鐘山。而山中,彷彿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