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第三種道路。或許蘇葉早就已經想到了這個辦法。
但是,他之所以遲遲未曾觀測這個世界,正是因為“須彌世界”乃是提和竭羅創造出的佛法大世界。
這裡的造化,十分的單一。用造化道觀測,也是無濟於事。
可是如今卻不同。蘇葉正是打算繼承提和竭羅的力量!
不過,繼承雖然是繼承,卻又並不是完全一味地模彷。
蘇葉想起了一個人。
那個人叫做……釋迦牟尼。
如今的提和竭羅,就好像是釋迦牟尼誕生之前的古佛。
她的佛法,固然是一條值得令人尊敬的道路,但卻未必是最為正確的道路,更未必是最為普世的道路。
釋迦牟尼可以從禪定、苦行當中思維四諦、十二因緣之理,推陳出新,歸納三乘法。那麼,蘇葉就也一定能夠做到類似的事情!
當然,蘇葉並不認為自己比釋迦牟尼更有悟性。但是,至少目前而言,這是蘇葉唯一想得到的一條道路。
同時,蘇葉也並不是只有自己一個人。
他從“光目”的身上得到了啟發,也從“光目”的身上看到了可能性。而如今,他也能夠藉助“光目”,以及其他比丘國的比丘們,完善自己的“道”。
《仙木奇緣》
蘇葉的周身,開始漸漸散發出某種“金漆”的力量。
他在仞利天的邊緣,仔細聽聞外界微弱的“梵音”。與此同時,他不再排斥“佛”的力量,以造化道,去仔細感悟“佛”的存在。
就這樣,時間飛逝。很快,最後的兩個多月已經過去了。
而也就在這時,在仞利天邊緣的蘇葉,從“靜悟”中醒轉。
“空劫”即將到來,遠處的梵音,已是持續的響起了起來。須彌山的眾生愈發安靜生息,而仞利天中的“眾生”則都開始變得暴躁不已,面相猙獰……
種種跡象,已代表了“空劫”的接近。
蘇葉也已醒轉,並來到了光目的面前。
此時,光目在仞利天的一處大樹之下,與其母生活。其母性格開始有了“人”的跡象,原本,她應該受到仞利天中生靈們的影響,而變得暴躁不安。可是不知為何,她此刻更多的是慈祥。
蘇葉是知道為何的……因為光目。
光目找到她的母親以後,就一直陪伴在她母親的身旁。也正因為有光目的存在,其母才並沒有性情大變。
而與其母相比,光目自己,更是和在外面時一模一樣,甚至更加擁有了“佛性”。
蘇葉想起了當初第一次見到光目,其實那時,他就已發現,光目誕生的“本能”是迥異於其他比丘的。她的“本能”,是“孝”。
當然,光目並不是唯一例外的。
蓮花目,妙善目,吉祥目,天音目等人,以及在須彌世界當中許許多多的人,其實都帶有類似的本能。
其中蓮花目,甚至可以在“空劫”時,維持自己的意識,求蘇葉去救黃狗薩羅摩。
但光目的不同之處在於,她的“孝”存乎於佛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