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們沒必要再合作,畢竟我拿不出這麼多錢。”張路懶得再聽對方說些什麼,於是直接結束通話了電話。
第二天,張路便迫不及待的跟尼康公司簽署了一份意向書。
尼康公司願意支援南非的科技發展,願意幫助張路在南非新建一處晶片生產基地。
連同高標準的無塵廠房以及三十二奈米的生產線,打包價五十億美金。
這份合作很快就成了當日的午間新聞,各大電視臺很快便進行了報道。
而就在電視臺報道的同時,網路上也有大量的網友轉發議論。
對於霓虹國的網友來說,很長一段時間內,霓虹國都沒有在半導體行業內簽署如此規模的大單。
雖然尼康公司能夠製造先進的光刻機,可是這種光刻機系統遠遠落後於最頂尖的技術。
個人電腦所使用的晶片,無論是cpu還是gpu,尼康公司的工藝水準遠遠達不到市場的需求。
當臺機電跟三星向著三奈米功課的時候,尼康公司的技術水準還停留在二十八奈米!
雖然市場上有傳言,尼康決定跳過十四奈米跟七奈米,直接奔著臺積電跟三星所掌握的五奈米而去。
可是這種跳躍式的發展,對於任何技術團隊來說都是極為困難的事情。
只要尼康在材料學上沒有發生改變,依舊採用‘矽’這種材料,無論如何都沒辦法繞過十四奈米跟七奈米的關鍵技術點位。
如果尼康採取所謂的量子技術,實行彎道超車,倒是有一定的理論可能性。
就像汽油車發動機專利趨近於飽和,種花家所造的每一輛車都需要繳納大量的專利費用而艱難發展時。
電車時代的到來,讓種花家看到了彎道超車的希望。
技術變革,尤其是完全不同的技術,會給後來者一次重大的超越機會。
此時此刻的霓虹國,面臨著電車席捲天下的浪潮,再一次默默的流下了眼淚。
整個霓虹國的汽車廠商,又一次點歪了科技樹。
他們把所有的賭注都壓在氫能源汽車,可是他們卻不明白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那就是在沒有龐大市場的前提下,壟斷了輕能源汽車的百分之八十專利之後。
無論是歐洲,還是太平洋兩端的兩個國家,都無法接受氫能源專利被別人壟斷的現實。
在內燃機時代,種花家艱難的向前奮鬥著。
如今,眼看內燃機時代即將走到黃昏。
原本打算在氫能源這條路上有所突破,可是沒想到霓虹國直接壟斷了百分之八十的專利。
擁有全世界最大單一市場的種花家,怎麼可能再向內燃機時代一樣,繼續向外人繳納著高昂的專利費用。
如今,誰掌握市場,誰就擁有話語權。
種花家乾脆拋棄掉氫能源汽車,直接向著電車時代邁進。
而且電車相比氫能源汽車,也有著巨大的優勢。
作為全球的製造業大國,種花家的電力系統全球之冠。
白天,全國各地的所有發電設施,保證著製造業大國穩定有序的生產。
可是到了晚上,龐大的發電量明顯處於過剩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