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重生後,辛苦了兩年,現在爬到了世界首富的位置上,是該好好放鬆放鬆了,
就是這樣,王恆抱著這樣的心態和索尼談起來,毫無壓力,
對方討價還價,最後一次談判期間,雙方斡旋了長達三個半小時左右,最終在併購價格上終於達成了共識。
18.5億美元!
同時索尼接受這個價格的前提條件需要提出了一個附加條件,那就是Cell晶片目前要繼續供貨PS3遊戲機,
而且只能以市場價供貨,索尼為了維持索尼晶片半停產狀態,不至於徹底停產報廢,把索尼晶片按照研發成本均攤在每臺索尼PS3遊戲機上,
如果王恆收購索尼晶片後,索尼晶片繼續按原來的合同供貨,索尼PS3遊戲機就要每賣一臺多付出150美元,
之前反正都是索尼的產業,肉反正爛在鍋裡,現在肯定不行了。
對此王恆爽快的答應了,在他眼裡做晶片並不值幾個錢,買這玩意就是怕高通和連發卡他脖子,
漂亮國絕對會做出這種事情,在他上輩子化為不就是被卡脖子了嗎?所以這叫未雨綢繆,能不能賺錢無所謂,他不喜歡別人搞他。
雙方完成草簽之後,王恆也就啟程回國了。
雖然簽約了,但是要完成此次手購最快也得一個月左右,甚至兩三個月都是快的產業分離搬遷都需要時間……
收購了索尼晶片後,王恆開始重視硬體技術的研發,收購索尼晶片除了未雨綢繆應對以後可能的卡脖子外,
還有就是想把對方的人才收入囊中為自己所用,不僅僅可以壯大自己,同時也能扼殺對潛在競爭對手於搖籃,
既然霓虹國企業放棄了智慧手機和移動網際網路,等他們想要再重新撿起來這種事情就不要想了。
索尼這些霓虹國企業就算想再涉足智慧手機行業,也只是淪為小眾手機而已,在這個行業根本就沒有話語權。
王恆回國第三天,再次召開了恆達集團重要會議,
恆達集團各子公司重要高管都出席了這次會議,另外單夢涵也正式出任了美團的CEO,原CEO被降為公司經理,
單夢涵在經過一系列的磨礪,如今已經完全勝任美團CEO職務了,當然遇到一些麻煩事情也少不了麻煩王恆,
對單夢涵來說,反正美團是王恆的公司,有問題不找他找誰,
“這次集團收購索尼旗下的Cell業務,會在國內和霓虹國分別設立生產線和研發中心。”
“國內工程師太少了,優秀的工程師更是稀缺,不能一味的去化為挖角,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所以,我們還需要從內部尋找有天賦的年輕工程師加以培養。”
“所以我決定從今年開始籌備,榮耀手機研發部每年都要不停的從公司內部挑選出優秀的年輕工程師,尤其是具有開拓精神的年輕工程師,去霓虹索尼晶片研發中心和霓虹國優秀工程師們學習,榮耀手機的研發不要閉門造車,要結合實際,
另外軟體公司也要組織人去學習去留學,去谷歌,去亞馬遜等公司,這些公司集團都擁有4.9%的股權算的上大股東,所以他們不會拒絕恆達集團派去的學生,這件事情各子公司要重視起來,務必抓緊。”
漂亮國很快要盧錫安上臺了,乘這個機會,王恆首先想的就是提升集團公司的員工能力,
恆達集團到了現在這個規模,他記憶裡的一些東西快用完了,以後恆達集團主要是靠研發,
所以現在有機會,不管是騙還是偷先把技術弄上去,
當然,王恆也不傻,公司出錢資助並給渠道送大量的員工出國深造沒那麼隨便。
而是要籤合約與競業協議的,深造過後學成歸來不能馬上就離職單幹或跳槽,必須要留在公司至少工作八年,鎖定期滿了之後,這名員工才能自己決定去留問題。
不然,萬一公司耗費巨大的時間、人力、物力、財力去精心培養出來的一個人才,結果學成之後沒有為公司貢獻任何價值,直接就離職單幹或跳槽,甚至反過來和母公司競爭,那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雖說恆達集團公司的待遇不錯,但是對比世界頂尖層次科技公司水平還是差的遠,
由於公司正處於高速上升期,且公司本身就是一個施展個人才華的巨大舞臺,跳槽或單幹的機率很少,當然恆達集團在國內同比公司的待遇還是高出一籌的,這才沒什麼人跳槽,
不管有沒有人跳槽,該籤的約定一個都不能省,這是對雙方負責任的體現,有了一層契約關係的保障能消除彼此間潛在的信任危機。
恆達集團到了如今的規模,人才問題已經是公司的重中之重,當然這裡不是說子公司的CEO高層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