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克作為世界最頂尖的全子學科精通的神級物理學家,又擁有SS級黑科技知識《一種適用於進行大規模移民的超高速宇宙飛船設計圖全系列》,可以說是對超高速宇宙飛船的所有建造細節瞭然於胸,當中就包括全新型的次世代動力系統“X108AII”。
這種被命名為“X108AII”次世代的動力系統無論效能功率還是架構的精巧度,都遠遠超越當今世界航天器主流的“霍爾推進器”系列,只是夏國在精密製造方面還是遜色於西方,尤其是在材料學方面,還有相當的差距,使得秦克無法直接將“X108AII”製造出來,只能退而求其次,設計出了弱化版的“X108A”動力系統。
別小看這弱化版,採用八個了中型低溫聚變反應堆的“X108A”動力系統在各方面依然傲視世界,起碼領先於世界十五年。
只是“X108A”動力系統真正建造起來很麻煩,秦克自然沒這麼多時間全程跟進了,所以具體研製事項,就由岳父岳母來負責。
寧宗訓與紀秀玉再次爆發出強大的科研熱情,兩個工作狂幾乎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這個讓他們驚喜萬分的“X108A”動力系統中,利用自己豐富無比的研究經驗,想盡法子攻克當今的技術難關,將之從設計圖逐步變成了實物,為此,他們一年頂多只回京城探望兩個外孫四五次,每次也就兩三天的時間。
但哪怕他們再廢寢忘食,依然不時會遇到難以解決的“攔路虎”,一卡就是半個月甚至一個月。往往這時,就是秦克登場的時候了。
秦克就在自己的辦公室裡,手握著可擦寫筆,對著視訊會議另一端的幾百個研究員、高階工程師們講解著自己的最新思路。
“其實解決複合離子高速噴射帶來的熱量‘過載效應’,並不需要一定要沿著我先前設計的‘超導降溫片’冷卻方案,尤其是當前的材料技術不達標,無法提供足夠低成本、足夠成品率的超導降溫片的情況下。我重新設計了一個更常規的方案,嗯……為了讓大家更好理解,我從一開始的設計思路說起。我的主要思路可以用這十幾數學算式來闡述。”
秦克邊說邊寫,他一向認為,數學是描述工程的最好語言,清晰、準確,沒任何的拖泥帶水。
“從這些算式可以看得出來,我主要利用的是電磁效應,和散熱道路內壁的銘刻紋路的共同作用而產生的旋轉動力,讓熱氣體繞著散熱通道迴圈流轉……”
在遙遠的荒漠研究基地裡,偌大的會議室裡黑壓壓地坐滿了人,當中有年輕的新入職研究人員,但不乏白髮蒼蒼的老研究人員,他們和寧宗訓、紀秀玉一樣,都認真地看著大螢幕上那侃侃而談,從容自信的“年輕男生”。
秦克今年已快34歲了,在這個35歲就算是“職場棄子”的年代,這個年紀實在稱不上年輕了。
但秦克的相貌與大學時期幾乎沒什麼變化,臉上的笑容溫和,目光堅定卻不人,讓人總會有種錯覺——這就是個普通的長得帥氣的陽光大男孩——只是在場眾人也頂多只是感嘆一聲“秦院士長得真是年輕”外,就沒半分的輕視。
不管是寧宗訓、紀秀玉還是那些資深的從業幾十年的老工程師老設計師老研究人員,都全神貫注地聽著秦克的話,生怕錯過一個字,手裡的筆更是飛快地做著筆記。
秦克的會議往往很高效率,沒什麼廢話,上來乾淨利落地提出解決技術難關的方案後,便神色輕鬆與眾人開幾句玩笑,勉勵一二,才結束了通話。
接下來就由寧宗訓夫婦倆站上講臺,總結一下秦克的方案,重新安排新的任務,以儘快落實秦克剛才提出的解決方案。
時至今日,已沒人會懷疑秦克提出的方案能不能解決問題——哪怕不能,那也絕不是秦院士的錯,而是他們這些研究人員、工程師無法百分百地貫徹落實——這實在是讓他們既感慨又羞愧。
會議結束,年近七旬的孟振禮院士摘下眼鏡,揉了揉有些酸澀的眼睛,感嘆道:“三天時間,就能提出這樣可行性極高的全新解決方案,寧院士、紀院士,你們的這位女婿真是讓人不得不心服口服哪。我最佩服的是,他不但學識淵博,思維更是與眾不同,既能琢磨出超前的設計方案,也能從平凡處入手,以精巧的構思化腐朽為神奇。就像今天這樣的散熱方案,輕鬆就解決了我們頭疼不已的熱量‘過載效應’。”
紀秀玉笑笑:“也不能太誇他。他今天這個方案也只能用幾年,真正要一勞永逸地解決這個問題,還是得努力將他先前提出來的超導降溫片造出來,並能大規模商業化。”嘴裡這樣“謙虛著”,眼裡卻掩不住的自豪。
哪怕高傲如她,也早對自己女婿這真正的超級天才服氣得不行,也引以為豪。她和丈夫“退隱”多年,之所以能輕鬆地在這個匯聚了全國科研界精英的研究基地裡做到“一言九鼎”,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有秦克的龐大影響力在。
正說話間,助手匆匆遞來了一個電話:“紀院士,有電話找您,是您的家人,似乎是有什麼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