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秀玉與丈夫寧宗訓目前在“火星計劃”研究基地裡工作,這裡位於額濟納巴丹吉林沙漠西北邊緣,距離久泉衛星發射中心不到五十公里,與京城則有著超過2300公里的遙遠距離。
這裡是非常好的科研場所,常年都是晴朗的好天氣,陰雨天較少,連帶植被也有限。若是站到高處,常年累月都是平坦蒼茫遼闊的戈壁景象,以及蘊含著無限蒼穹的蔚藍天空,孤寂卻又壯觀,讓人不經意間便忘卻了人世間的煙火氣。
對於長年累月在地下研究所工作的寧宗訓夫婦來說,如今這樣的科研條件實在已改善太多了。
其中改變最大的是,他們可以在非工作時間比較自由地使用手機等現代通訊工具了,只要遵守相關的保密規定即可,這使得他們可以每天與家人聯絡——當然,在進入研究場所工作時,手機還是要臨時鎖到指定的防訊號櫃子裡。
另一項福利就是,他們都配有緊急聯絡手機,由工作助手拿著,在工作時間如果家人有什麼急事,都可以透過這個緊急聯絡手機找到他們。
此時助手遞給紀秀玉的,就是配給她的緊急聯絡手機。
而知道這個緊急聯絡手機號碼的,連同秦克、寧青筠在內,也不超過十個人。
紀秀玉意外地看向助手,助手低聲道:“是您家裡的老太太。”
紀秀玉會意。如果寧家的老太太楚覓梅,助手會說“是老太太”,而加上“您家裡的”,那就是特指紀秀玉的親生母親喬潤蓮。
紀秀玉出身書香門第,雖不及寧家傳承四五百年的底蘊那麼深厚,但也是有著三百多年未中斷傳承的家族,歷史上文人輩出,為官出仕的子弟也不少,尤其在教育界裡更是人才濟濟。
到了紀秀玉這一代,就出了二三十位教授、老師,甚至不乏躋身著名大學、高中校長的傑出人物。
紀秀玉自然是當中最出類拔萃的,她本身就是極出色的科研人員,後來還嫁入門當戶對的寧家,丈夫三十多歲就被評為院士,成為當時夏國最年輕的院士,可謂是風光無限。
只是自從她與丈夫接到國家的秘密任務、離開遠州後,就二十年如一日地埋首在神秘的地下研究所裡研究“諾亞方舟”,幾乎將青春歲月都貢獻給了夏國的未來,連自己的親生女兒寧青筠都沒法子照顧,更別說與孃家裡的長輩聯絡了,所以哪怕她後來被評為了院士,在紀家裡卻是近乎“透明人”的存在。
而且因為她的“缺位”,導致連帶寧青筠都沒怎麼回過紀家,與紀家那邊的親戚們關係很是淡薄。
及至“星球防護罩計劃”順利結束,人類成功抵擋了超強太陽風暴的襲擊,“諾亞方舟”完成了歷史使命,相關技術開始解鎖、轉向宇宙探索,紀秀玉與寧宗訓終於“迴歸”人世間,可以在世人面前“露臉”了,紀秀玉才重新與家族恢復了正常的聯絡。
此時紀秀玉身為院士卻依然名氣不揚,反倒是她的女兒寧青筠與女婿秦克早已是全世界最知名的科學家、大院士了,這使得紀秀玉的“迴歸”家族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家族裡認識不認識的親戚們都想盡法子與她套近乎拉關係,尤其是想讓自己家的子女拜到秦克、寧青筠門下當個碩士生、博士生的更是都多不勝數。
紀秀玉再擅長為人處事、八面玲瓏,也被煩得不行,幸好她的母親喬潤蓮老太太還算是明事理,替她擋下了大量的“套磁”與請求,不然紀秀玉更是難受。
原本盤算著是否淡出科研界、閒下來好好陪伴兩個外孫的紀秀玉,在接到國家的新任務、讓她與丈夫一起主持參與“向火星進發五年計劃”時,只略作考慮、和女兒商量了一晚,便答應了下來。
雖說主要原因是不捨得離開丈夫,以及忙慣了,閒下來一個多月就讓她渾身不自在,但想從家族親戚的“泥潭”中脫身出來,也是她作出這個決定的一個重要原因。
事實證明這個決定是正確的,在這個“火星計劃”研究基地裡,紀秀玉與丈夫再次煥發出無比的科研熱情,再沒了生活瑣事的打擾,每天沉迷於科研事業,過得忙碌而充實,加上與丈夫每天練習“東方培元法”,使得她的精氣神極佳,比賦閒在家裡還要容光煥發。
這時聽到助手說自己母親打電話來,紀秀玉心裡不由一個咯登。
平時母親聯絡她都是在晚上非工作時間聯絡他,這是有什麼急事?
她歉然地朝孟振禮院士告罪一聲,讓丈夫接替自己與之交談寒暄,自己則去到旁邊安靜的小會議室裡,回撥了母親喬潤蓮的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