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原因嘛.
雖然李政道沒說,但楊振寧多少也可以猜到——因為元強子模型已經提出了另一種更好的孤立子框架,而且還是完整的那種。
相當與你玩金剷剷正在哼哧哼哧的攢金幣準備搞三星奎因呢,結果對面出來了個三星卑爾維斯.
接著李政道重新將期刊收好,目光悠揚的看向了遠方:
“然後從那天開始.我整個人就陷入了一股很茫然的情緒裡頭,飯能照吃水能照喝,但就是沉不下心做實驗。”
“甚至我提起筆想要算愛因斯坦場方程,都有一股力量莫名的阻止了我。”
“這種渾渾噩噩的情況持續了很久,那段時間我突然不知道自己做學術的意義是什麼了,老楊,你能理解這種感覺嗎?”
楊振寧的嘴唇下意識開合了幾下,臉上浮現出了一絲微妙的表情。
老楊?
他有多久沒從李政道的口中聽到這個稱呼了?
不,就連這樣詢問的口氣,他都好長時間沒接觸過了。
其實李政道所說的這種感覺,他其實也體悟過,不過相對來說沒有李政道那麼明顯。
因為“楊李”這兩座華人物理界的最高峰,彼此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
楊振寧的父親是水木大學的數學教授,所以楊振寧的優勢方向一直在於數學計算,整個物理學界數學水平比他高的也沒幾個。
而李政道在靈感.直白點說就是找專案這塊的能力則要強出楊振寧很多,像當初二人之所以會合作,就是因為李政道在計算上遇到了問題所以求助的楊振寧。
例如楊振寧在未來就曾經說過一句話:
“他(指李政道)的數學不好,他厲害的地方是找課題。”
所以在眼下這個時間點。
楊振寧手上的研究課題相對要少點,李政道則無論是現實還是備忘錄上都記著大量的靈感。
因此在趙忠堯他們的論文發表後,李政道受到的思想衝擊確實要一大點兒。
接著李政道頓了頓,繼續說道:
“再後來的某一天,我聽說了你們要回國的訊息。”
“不知道為什麼,我的腦海中就突然冒出了我媽做的本幫燻魚。”
“然後這一想我就停不下來了,我想到了去世的父親,想到了家裡的其他兄弟姐妹,想到了當年輟學的原因。”
“接著”
說到這裡。
李政道重新看向了楊振寧,緩緩說道:
“我莫名奇妙的就有些頓悟了,比起我在海對面追求的名利,家國這兩個字,似乎要更重要一些。”
1926年11月24日的時候。
李政道出生在一個殷富商人家庭,上有兩個哥哥李宏道、李崇道,下有兩個弟弟李達道、李學道,另外還有一個妹妹李雅芸。
他的父親叫做李駿康,母親叫做張明璋。
李政道在讀小學的時候霓虹全面侵華,魔都被佔領,於是他被迫小學輟學。
後來他難以忍受霓虹人在魔都的野蠻行徑,決心離滬,經過長途跋涉到達贛州,就讀於贛州聯合中學,最終開始了自己的傳奇人生篇章。
接著李政道撥出了一口濁氣,說道:
“在意識到這點之後,我才發現我如今的成就幾乎全是靠著國家或者說國人支援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