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騙你啊,我真的是在想本幫燻魚——準確來說,從聽說你們要回國的時候就開始在想了。”
楊振寧再次一怔。
不過這次他的反應不再是盛怒,而是有些疑惑。
不知為何。
他感覺此時李政道的狀態有些奇怪。
他認識的李政道是個很和藹但其實很固執、同時也很具鋒芒的人,用後世的形容就是“顯眼包”。
但此時李政道給他的感覺卻有點
怎麼說呢,有點縹緲,有點虛。
彷彿一把蓋世寶劍收斂了鋒芒,突然掛在了某個俠客的腰間開始漂泊江湖了。
李政道同樣也捕捉到了楊振寧的這抹疑惑,只見他有些感慨的撥出了一口氣:
“振寧,不知道你聽沒聽說過一個哲學原理。”
“這個原理說的是人有三種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
“不瞞你說,作為一名理科生,我之前對於這種神神叨叨的東西是有些嗤之以鼻的。”
“但在兩個多月前,我發現自己好像錯了。”
說罷。
李政道將手探入了衣服內袋,從中取出了一本皺巴巴的期刊,接著小心將它攤平。
楊振寧注意到,這本書期刊上赫然寫著一個名字:
《P Review Letters》。
同時從書籍外印著的那頭驢的封面來看,這期雜誌的內容顯然便是趙忠堯他們發表的元強子模型。
隨後李政道朝楊振寧揮了揮這冊期刊,書頁在空氣中嘩啦嘩啦的作響:
“兩個多月前吧,當時我正在搞非拓撲性孤立子的專案,一次研究結束後我的學生把這冊期刊交給了我。”
“當時他就和我講了一句話——教授,物理學要變天了。”
“我一開始還以為他是在大驚小怪呢,但是看完了這篇論文後.你知道我做了什麼嗎?”
楊振寧搖了搖頭。
李政道朝他做了個撕東西的動作:
“我把非拓撲性孤立子的驗算稿全撕掉了。”
楊振寧頓時瞳孔一縮。
雖然他和李政道早已分道揚鑣,但雙方卻一直都在明裡暗裡做著競爭,彼此對於對方的研究專案自然也有所關注。
非拓撲性孤立子。
所謂孤立子,指的是所有可以持久穩定地把能量集中在一個特定區域的物體的統稱。
眾所周知。
宇宙在再加熱時期物質開始大量合成,為宇宙之後的演化提供了物質基礎。
但究竟什麼物質在什麼階段以怎樣的方式形成,這依然是個謎,理論上解開這個謎的鑰匙之一就是孤立子。
它的性質有點類似後世一種叫做“長生流”的,就是主角在某些地方苟著一兩千年笑看世間滄桑,掌握著古往今來所有隱密的答案。
非拓撲性孤立子則涉及到了代數變化,目前它大機率指向三維震盪子,屬於暗物質的一種。
而李政道將手稿全部撕掉的意思,自然便是放棄了這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