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雲想了想,很快報出了幾個名字:
“童第周先生、張子儀先生、旭日干同志、還有吳常信先生都很值得信任。”
老郭頓時眼前一亮。
徐雲報出的這四個名字中,童第周的名氣最大,也是和他同年入選學部委員.也就是後來院士職稱的學者。
童第周出生於浙省的一個農民家庭,因為家境貧窮,童第週一度輟學。
17歲時,在哥哥的資助下,才得以進入中學,錄取成績是倒數第一。
後來他一路逆襲刻苦學習,最終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考入復旦大學哲學系,開創了華夏的胚胎研究,最後榮登學部委員。
童第周的故事還入選了後世的小學課本,名字叫做《一定要爭氣》。(現在還在不在我就不確定了)
但除了童第周外。
剩下的三個名字老郭就不怎麼熟悉了,直接點說老郭壓根沒聽過他們的名字
而能夠被徐雲提及名字的人,能力上最少都是未來的院士級精英!
換而言之。
徐雲又給國家提供了三個頂尖人才的名單
倘若國家對他們重點培養提前給予信任,那麼最少都可以為他們個人與國家縮減十幾甚至二十年以上的時間!
想到這裡。
老郭心中已經充滿了立刻前去尋找李覺的衝動。
不過此時他還保持著基本的理智,知道資訊必須要確定的足夠精準才行,於是他又對徐雲問道:
“小徐,你說的這三位同志目前都在什麼單位工作?——如果記不清具體單位,也可以把工作的城市、年齡還有籍貫告訴我。”
徐雲聞言思索了幾秒鐘,緩緩說道:
“旭日干同志年紀是最小的,我記得他應該是內蒙人,現在在內蒙大學讀書吧,估計明年才剛畢業。”
“張子儀是歸國留學生,籍貫和工作單位我不記得了,不過他是從霓虹留學回來的。”
“所以如果要找的話,定位起來應該不難。”
“但吳常信同志我就不太清楚了年齡大概接近三十歲吧”
旭日干、張子儀、吳常信。
如果說童第周是我國動物育種的奠基人,那這三位大佬則是當之無愧的次代拓路者。
三人在後世都評選上了華夏院士,其中吳常信還是周善的老丈人呢。
不過另一方面。
徐雲對於這三位大佬的認知也就僅此而已了,你要是問他們後世的工作單位和職務徐雲說不定能勉強回憶點資訊,但這個時期的資訊就有點強人所難了。
徐雲能夠記起旭日干的籍貫和學校,很大部分在於他是內蒙人,這種比較特殊的情況徐雲多多少少還是忘不掉的。
“沒事,能記得兩個人也夠了。”
看著有些為難的徐雲,老郭則很隨意的揮了揮手:
“找一個人要比找三個人容易不少,而且吳常信這個名字比什麼張建國黃愛軍可少見多了。”
“按你說的這年齡他不是已經畢業工作,就是在學校讀博,咱們按照畢業生名單找下去總是能找到的。”
徐雲想了想,也是。
畢竟這年頭國內大學生的數量要比後世少很多,畜牧系又不是什麼特別熱門的專業,找人的難度相對要小一點。
“行,小徐。”
老郭也是個行事果斷的人,在瞭解到自己需要的資訊後便拿起了公文包:
“我會把和牛還有育種人才的事情和上面彙報的,要是沒其他事兒的話,我就先告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