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Pe=ud/α,又在上頭換了個圈,帶入回了原式。
看到這裡。
葉篤正的鼻翼中忽然傳出了一聲帶著意外的鼻音,眉頭驟然一揚。
他發現了一個此前從未意識到的問題:
根據變式來看。
二維流中渦度是對流,並且像熱量一樣可以擴散,那麼關於佩克來特數的類比就是.....
Re=uℓ/v。
這意味著渦度像熱量一樣,在二維流內部不能憑空產生或毀滅。
並且它可以透過對流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
但另一方面。
∫dV對於所有定域的渦度團是守恆的。
也就是說......
漩渦透過速度場對流,透過擴散傳播,但是每個漩渦內總的渦度保持不變。
換而言之.....
邊界正是渦度的來源!
這是一個葉篤正從未想過的概念,這代表著他之前的很多思路都是錯誤的,他確實低估了邊界的深度。
但這也同樣代表著.....
一個新模型的可能!
準確來說應該是......
氣象學中第一個真正可行的新模型!
要知道。
雖然挪威學派在數值天氣預測這方面貢獻很大很大,但即便是到現在,整個氣象行業也依舊沒有一個真正的模型。
事實上。
按照正常歷史發展。
氣象學要到1971年才會由拉蘇爾建立出第一個氣候模型。
並且拉蘇爾建立的模型預測的還不是區域性天氣,而是與全球變暖有關的氣候模型。
而眼下......
葉篤正的面前出現了一條新路。
一條從未有人涉及過的新路。
看著一臉震撼的葉篤正,徐雲則顯得很平靜。
他所說的這些概念並非基於他的個人能力,而是來自後世已經相對完備的知識體
系,沒啥值得驕傲的。
畢竟不同於眼下這個時期。
雖然後世對於NS方程雖然依舊處於破解階段,一般形式的解析解依舊遙遙無期——因為卡在了非線性的adve項上。
但另一方面。
它在各種極端情況下.....例如無旋,無粘性等情景中還是有解析解的。
後世只要在DNS上投入足夠的計算資源,甚至可以求解複雜的流體流動。
這些都是徐雲穿越前已經有了很強的定式結果,以至於徐雲這種非氣象領域的人都能隨手拿出來做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