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長更是大手一揮,霸氣十足的說道:
“自古以來,洪水來了我們就治水,天破了就煉石補天,太陽想要肆虐人間,咱們就把太陽給射下來,這是傳承在咱們民族血脈中的勇氣!”
“現在別人給的機器出了問題,咱們自己推倒了重新造不就行了?”
“更何況出問題的只是工藝端,那些毛熊人可影響不了咱們的理論研究——陸光達、王淦昌同志他們還在埋頭奮進呢。”
“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嗎,渤生同志?”
“.”
二機部辦公室內。
劉渤生胸口重重起伏了幾番,沉默良久:
“首長,我明白了。”
“明白就好。”
首長的語氣緩和了幾分,突兀的咳嗽了幾聲,方才繼續說道:
“渤生同志,如果我沒記錯,當初毛熊送來的裝置基本上都掛在你們二機部下面吧?”
劉渤生用力點了點頭:
“沒錯,除了五六臺機子在中科院的幾個所外,其他都歸我們二機部管。”
“好,中科院是吧”
首長沉吟片刻,做出了決斷:
“郭沫若同志那邊我去聯絡,至於在二機部的那些裝置,就拜託渤生同志你去檢查了。”
“一週之內得出準確的檢查結果,這個時間有難度嗎?”
劉渤生原想說三天足矣,但考慮到此事事關重大,便也沒有強行逞強:
“沒問題!”
首長對於劉渤生還是很放心的,因此又把話題帶回到了原處:
“還有就是我們說的海棠專案,麻煩渤生同志你儘快把報告打上來,這樣組織上也好選派人手去221廠做技術支援。”
“對了.”
提及氣象多普勒雷達,首長忽然想到了什麼。
只見他的臉上浮現出了一絲興趣,對劉渤生問道:
“渤生同志,那位提供雷達原理的小同志名字叫什麼?”
首長的話鋒轉的有些快,因此第一時間劉渤生還沒反應過來:
“啊?”
不過很快。
他便意識到首長問的是徐雲,於是迅速給出了回答:
“您是問那個七分熟?他叫韓立。”
“韓立.”
首長重複了一遍這個名字,追問道:
“聽說他是劍橋大學的留學生?”
劉渤生點點頭,解釋道:
“沒錯,不過名字應該是杜撰的,身上的謎團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