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核武器研製的主要負責人,劉渤生對於整個核武器研製過程中涉及到的技術壁壘並不算陌生。
正如他所說。
雖然鈾擴散分離膜是一種非常核心的零部件,但整個核武器研製的步驟實在是太複雜了。
倘若一一細數起來,有很多模組同樣堪稱“心臟級”。
例如劉渤生所說的幾種技術。
高能炸藥爆炸裝置字如其意,文字上就可以看出來它涉及的是原子彈的起爆環節。
它要求把快速燃燒和慢速燃燒的兩種常規炸藥巧妙地組合在一起,起爆時在百萬分之一秒的時間內同時引爆所有炸藥,才能實現真正的核爆炸。
如果定時誤差超過上述要求,或者兩種炸藥配比不對。
就會大幅度降低常規爆炸所產生的壓縮效果,致使核爆炸威力減半,甚至形不成核爆炸。
後世某些KB分子設想的“髒彈”,就近乎於這種功虧一匱的版本
高爆炸藥與爆轟序列、中子源三者,可稱原子彈登頂前最後的難關。
還有氟油。
氟油又稱“全氟碳油”,是分離鈾同位素機組抗腐蝕耐輻射不可或缺的潤滑油。
早先提及過。
鈾濃縮過程中鈾235與238同位素的分離,是透過六氟化鈾的擴散而實現的。
六氟化鈾本身劇毒並具有強腐蝕性,與潮溼空氣接觸還會反應生成毒腐性變本加厲的氟化氫和鈾醯氟。
因此用於擴散分離機的潤滑油,必須超強耐腐蝕。
在援建鈾濃縮工廠時,鈾分離機組和儀表用的特種潤滑油脂全由毛熊供應。
毛熊專家專門把這種油料存放在保險櫃裡,派人守衛。
用時拿出,用後鎖起,根本不讓外人接觸。
哪怕油滴在地上,也立即清除得乾乾淨淨,不留痕跡。
不過後來在雙方最蜜月的階段,毛熊在這項技術上做了個小小松口:
他們送了一套反應器給兔子,但因為交貨延期了一段,等兔子們到手的時候距離雙方交惡已經沒多久了。
後來毛熊專家撤離華夏時,留給兔子們的樣品只有兩毫升。
去年11月初。
有機所在科院的指導下成立了“111任務”,由黃耀曾和黃維垣兩位院士帶隊攻關。
這同樣是個開展時間接近一年的專案,如果那臺反應器也有問題
後果將會不堪設想。
類似的例子還要不少,真要列舉數量很可能會上雙。
因此很快。
首長也意識到了這件事的嚴重性。
不過他畢竟是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人,所以重視歸重視,心態還是保持了原先的冷靜:
“渤生同志,你先彆著急,現在事情已經發生了,慌是沒用的。”
“現在我們要做的不是自己去腦補情況有多糟糕,而是應該儘快統計、匯總出有問題的裝置。”
“當年我們連最艱苦的絕境都熬過來了,那些八嘎都拿咱們沒辦法,我們還怕他幾臺出問題的裝置不成?”
說道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