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從多角度判斷,基本上可以確定兩件事。”
“一是他大機率不是敵特,二是他身後的組織無論是否真的叫做風靈月影,總之都有著極其深厚的科研底蘊.或者說科研成果。”
說罷。
劉渤生頓了頓,從桌上再次翻出了一小迭檔案:
“截止到目前,我們.或者說我個人,一共找到了三個疑似韓立真身的人選。。”
此時距離劉渤生收到李覺傳來的雷達原理電報,已經過去了四個多小時。
期間劉渤生除了與孫俊人、趙忠堯以及504廠的錢皋韻聯絡過外,還找檔案室調來了有關劍橋大學留學生的檔案。
並且聯絡了幾位劍橋大學畢業的學者,例如李林、溫源寧等人進行了確認。
經過反覆比對。
最終得出了三個疑似“韓立真身”的人選。(參考自venn.li.ac.uk/Documents/acad/enter,劍橋大學校友錄,也就是1850副本里的人物原型來源)
這三人都不是華夏庚款或者建國後的留學生,教育階段基本上全在歐洲渡過。
其中一位叫做常平,是現任中科院生物化學研究所副所長曹天欽的校友。
按照曹天欽介紹。
這位叫做常平的華夏人比他小三歲,是1922年生人,如今40不到。
此人的祖輩是西海省的生意人,在1860年左右便出國做起了貨行生意,創下了不小的家業。
麥克斯韋逝世的時間是1879年,雙方還是存在產生交集的可能性的。
曹天欽讀博士期間常平從劍橋順利畢業,據說對方去了馬來半島繼承家業,此後便失去了聯絡。
不過常平的專業並非物理也並非數學,而是自然科學中的化學,專業上與韓立所介紹的數學系並不一致。
第二位人選叫做鍾祖熙,是如今金陵大學數學天文學系副系主任戴文賽的好友。
此人的祖籍並非西海,但他故去的妻子卻是西海人。
同時按照戴文賽的回憶。
鍾祖熙的專業恰好也是數學系,同樣在畢業後失聯了。
聽到這裡。
首長的語氣不由微微上揚了幾分,露出了一絲興趣:
“渤生同志,那豈不是說這位鍾祖熙就是韓立本人的機率很大?”
孰料劉渤生聞言卻搖了搖頭,解釋道:
“首長,雖然鍾祖熙的專業、動向以及與西海的關係都符合韓立的情況,但是”
“這位鍾祖熙是1913年生人,理論上到現在應該快五十歲了。”
“而根據李覺同志的彙報,那位韓立的年齡應該在28到35之間,至多至多也就40歲。”
“不過人與人的體質不能一概而論,韓立現在的聲帶、容貌變化很大,實際年齡超過判斷也是有可能的。”
“而且這位鍾祖熙二戰期間失蹤於高盧,有人說他被綁架了,也有人傳聞他因為投降的太慢被當場擊斃總之除了年齡和韓立確實有些類似。”
首長輕輕點了點頭,又問道:
“第三個人選呢?”
“第三個啊.”
劉渤生砸了咂嘴,又從桌面翻出了一份自己書寫的文件:
“第三個人選叫做欒汝顯名字挺拗口的,劍橋大學物理學院畢業,按年齡算現在應該36歲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