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坐在第一排、位於威騰身邊兩個身位的特胡夫特率先停下了筆。
此前曾經提及過。
楊老、特胡夫特、現在在icu搶救的格拉肖以及去世的溫伯格,算是國際公認的現代物理學四大天王。
他們各自都有不少粉絲認為他們是當今物理學的第一人,經常打的莉莉的腦子都快出來了。
而在這四人中。
格拉肖和溫伯格擅長的是物理直覺和taste,也就是發散性的思維,也就是天馬行空但卻很準確的猜想。
楊老則比較擅長數學框架,也就是引入新的數學概念和方法解決問題。
特胡夫特擅長的則是算功,透過演算和細節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
這一點跟他師兄皮特·範尼烏文赫尹曾很像。
所以相對於楊老,特胡夫特得出結果的時間自然會更快一點兒。
接著又過了兩分鐘。
楊老也輕咦一聲,握著圓珠筆在某個結果下方畫了條橫線。
見此情形。
特胡夫特不由低聲對楊老道:
“楊,你的計算結果如何?”
老楊沒有對成果保密,只見他將算紙輕輕朝特胡夫特一推:
“flux取值大了30%左右,指數對映生成元小了一個數量級,你呢?”
特胡夫特看了眼不遠處的威騰:
“具體數值和你有些差異,但可以視為一個區間——畢竟我們不是機算。”
楊老微微頷首,久坐數個小時而有些萎靡的臉上,難得浮現出了一絲好奇。
楊老本人和特胡夫特都是業內的頂尖大老,他們活躍的年代別說超算了,普通計算機功能都還比較有限呢。
所以在計算功底這方面,他們完全可以吊打現如今的各位鮮為人同學。
如果說某一人的結果有問題,還可能存在一些計算失誤的可能。
那麼當兩個人結果相同並且都處於一個近似區間的時候,這種可能性就很低很低了。
換而言之......
flux取值和指數對映生成元多半確實有異常,一個偏大一個偏小,威騰的判斷是正確的。
而這兩組資料在不符合理論數值的情況下,卻能夠發現暗物質.......
此時此刻。
同樣計算出結果的陸朝陽,腦海中忽然浮現出了一個故事。
那是《連載了二十八年還是一年級小學生之頸椎傳奇》中的某一話,其動畫版也是許多人的童年陰影之一:
當時死神小學生和幾位同學前去圖書館看書,上電梯時忽然發現原本不應該超載的電梯,忽然傳出了超載提示。
但電梯的感應裝置本身不存在問題,因此有問題的自然是電梯自身了——後來柯南等人發現電梯頂部躺著一具屍體,屍體成為了那個看不見的超載之人......
而眼下的這個結果,與死神小學生的劇情何其相似?
暗物質實際存在,flux取值和指數對映生成元卻顯示“超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