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在某個軌道之中,或許真的存在一顆看不見的‘超載乘客’。
但問題是......
要怎麼樣才能找到這名乘客?
潘院士顯然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於是在現場大多數參會者都放下筆後,他不由看向了威騰:
“威騰先生,您既然認為盤古粒子周圍存在有一顆未知的微粒,那麼您是否有實際思路去證明它的存在呢?”
潘院士的這番話其實還有一層含義:
今天舉行的是物理學會議,數學可以用於證否,但如果用在證明方面,就需要其他更有力的證據了。
&n理論被人槓過這種話,因此潘院士還是很給面子的沒有把它完全挑明。
不過作為一名智商頂尖的大老,威騰自然不會不明白潘院士的潛在意義。
因此他很快點了點頭:
“有,但我需要一點小小的幫助。”
“請說。”
“首先要紙、筆、以及一臺英文介面的、可以運算機率矩陣的作業系統。”
潘院士聞言等了幾秒鐘,待到耳返中侯星遠的回答傳來後,方才點了點頭:
“沒問題。”
威騰的出現雖然打亂了科院原先的計劃,但他所涉及到的內容和暗物質成果並沒有太大的關係...或者說絲毫不會影響到暗物質的地位。
即便最終證明失敗,丟臉的也不會是科院。
而如果威騰的證明能夠成功,他所依賴的則全是科院的資料。
屆時或許在熱度上會被威騰分去一點兒,但科院得到的利益只會更大。
這是一次穩賺不賠的生意,因此侯星遠自然也就沒那麼大負擔了。
至於威騰提出的要求嘛......
確實不算很高,筆和紙就別說了,目前國內的絕大多數作業系統都具備中英切換功能。
頂多花個十來分鐘,威騰需要的資源就能準備完畢。
結果就在潘院士準備抱著膀子看戲的時候。
威騰又忽然想起了什麼似的,輕輕一拍腦袋:
“對了,潘先生,我還有一個要求。”
“什麼要求?”
威騰轉過身,朝現在還站著的徐雲一指:
“我想要徐博士來給我打個下手,畢竟.....他可是盤古粒子軌道的發現者呢。”
....
注:
免費番外已經發了,在微信公眾號上,搜尋‘新手釣魚人’可以免費(再強調一下,這是幾個月前寫好的新書開頭,發出來是春節福利,不是要切書或者雙開,家裡老人這情況我單開都夠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