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
聽到比快點並且總排名還算靠前,梶田隆章微微鬆了口氣。
總算沒給超級神岡探測器丟臉.....
但很快,這股輕鬆感便被鬱悶給填補了。
按照華夏那邊預先通知的步驟,接下來神岡實驗室還要被強迫著與其他機構‘競賽’四到五次。
這是逼著所有人拿出看家本領啊......
真是該死!
事情怎麼會發展到這個步驟,不是說好的給華夏人拆臺的嗎?
為什麼我們反倒成為臺上的演員了??
抱有這個想法的機構數量並不少,只是到了這一步,誰都沒辦法能夠退出了。
視線再回歸直播現場。
為了讓諸多觀眾能夠儘可能的跟上這些業內人士的節奏,科院這次還給各個直播間配上了專業的研究員,以此來配合各個平臺的解說。
與陳姍姍搭檔的是個同樣很年輕的女生,此人赫然是當初徐雲專案組內的成員之一,博士在讀的張晗。
陳姍姍雖然對學術知識不太瞭解,但控場能力還是不弱的。
在見到指示燈變綠了半數之後,她便對張晗問道:
“張博士,按照潘院士之前介紹的規則,現在是不是可以認為第一步環節已經驗證成功了?”
張晗聞言繃著臉點了點頭,可以看出她在鏡頭前還是有些拘束:
“沒錯,孤點粒子的製備是整個流程中最簡單的一個環節,以這些頂尖機構的能力來說,想要製備成功並不困難。”
陳姍姍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又繼續問道:
“那麼張博士,你認為第一輪會被淘汰的機構有多少?”
張晗思索片刻,猜測道:
“數量應該不會很多,感覺不會超過兩家吧,甚至全部合格也是有可能的。”
“不過再往下的環節就比較難了,到時候應該有些機構會被淘汰、”
果不其然。
在張晗開口後沒多久。
潘院士身後的燈數便開始快速的增加了起來,最快時甚至一秒鐘內亮了三盞。
其中幾大知名機構的排名都很靠前。
比如神岡實驗室、還有盧卡斯所屬的費米加速器實驗室等等。
每當有一家機構亮燈,機構的參會代表便會很開心的一邊鼓掌一邊與周圍的同行互相慶賀——至少明面上看起來很開心。
至於心中罵了多少句日內瓦退錢,這就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了。
過了十多分鐘。
當時間來到潘院士給出的時限後,所有機構只剩下了一家馬來西亞的實驗室沒有取得成果。
然後......
在短短半分鐘不到。
這家機構的官推就被外網的吃瓜黨給衝爛了,熱評第一赫然來自國內,內容是一張表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