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不行啊,細狗?】
這段文字還被翻譯成了多種語言,即便是其他國家的吃瓜黨也能理解圖片的意思。
當然了。
此時的潘院士並不知道直播的效果已經好了如此地步,他的心思還是主要放在了實驗流程上:
“好了,半個小時已到,跟不上的同行很抱歉,我們無法再給你們時間了——貴方的反饋訊號將被移除,不過仍舊可以關注我們的直播,待到結果出爐自行完成後續的複驗。”
“現在請讓我們將注意力重新放回複驗環節,接下來我們要做的一步是.......”
“將孤點粒子進行基態化處理,這部分的成果依舊由我的學生徐雲博士獨立完成,相關論文將會在會議結束後釋出至預印本網站。”
“根據我們的資料統計,基態化處理後的孤點粒子可以在磁光阱條件下儲存十五秒以上,足夠進行最後的電磁相互作用驗證。”
雖然目前徐雲課題組已經成功將孤點粒子的‘壽命’延長到了四個小時,但今天這個場合並不需要用到那種技術。
畢竟孤點粒子的二次處理,最少都要兩個小時以上。
浪費時間不說,對檢驗結果也沒多大影響——15秒壽命的孤點粒子足夠進行電磁相互作用的驗證了。
接著很快。
潘院士身後的大螢幕,便出現了第二步的相關步驟:
【lb1值:13638.28】
【k位置點:t、t、t、f、t、t、t】
【設計指標:10^21】
【亮度:10^28】
&n】
......
由於這一輪涉及到了磁光阱以及雙消色差結構頂點探測器,難度與第一輪提升了十數倍以上。
所以科院很“貼心”的給出了一個更長的時限:
一個半小時。
看著科院給出的第二輪資料。
眾多實驗機構在內心罵孃的同時,又被迫的開始了新一輪的內卷。
與此同時。
會議廳附近的一間屋子裡。
科院為此次釋出會專門組建的特勤事件委員會副主任、主要負責直播維護和網路安全的詹克仁看了眼身邊噼裡啪啦敲著鍵盤的工作人員,對身邊一人問道:
“小周,現在直播資料怎麼樣了?”
詹克仁口中的小周扶了扶最少1200度的厚重眼鏡,很快報出了一個數字:
“詹主任,不考慮特殊通道的觀看人數——也就是各大實驗室的數值的話.....”
“境外觀眾數量大概維持在2700萬人左右,另外這個數值還在緩慢下滑。”
詹克仁微微點了點頭。
這是正常現象。
釋出會舉行的時間是國內上午9點整,換算成歐洲各國的時間,基本上都是在凌晨13點這個區間。
這種時間段對於觀眾的積極性影響很大,因此歐洲方面的人數基本上不會太多。
而海對面雖然是晚上八點九點,但海對面講究的是精英教育,很多人實際上對物理學壓根沒有任何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