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季向東介紹完畢後。
此前那位來自華夏高能物理研究所、曾經審過趙政國通訊稿的老院士想了想,提出了一個問題:
“小季,方案倒是可行,但是放射性背景的影響該怎麼消除呢?”
“雖然錦屏實驗室的環境很‘乾淨’,但依舊會有一些普通的放射產生電磁相互作用,從而發出放射訊號。”
“無論是暗物質訊號還是放射訊號,載體都是光子,觀測裝置可不會管它們的源頭是什麼。”
“如果研究的是其他物質還好說,但暗物質的特殊性在那兒,所以這種誤差必須要避免才行。”
聽到老院士這番話。
其餘眾人也讚許的點了點頭。
老院士的全名叫做周紹平,今年也快85歲了,屬於華夏高能物理當之無愧的拓路者。
他所說的放射性背景並不是在挑刺,而是一個必須要考慮到的問題。
畢竟今天他們的驗證資料,可能關係到華夏建國以來高能領域最重要的一個成果,怎麼謹慎都不為過。
季向東顯然也早就想到了這點,很是從容的繼續在寫字板上解釋了起來:
“周老,您說的情況我們也考慮過,實驗室方面事先便準備好了一套應對方案。”
“正如您所說,普通的放射線有電磁相互作用,所以與氙原子的核外電子反應較多,而與氙原子核反應較少。”
“因此它們主要會使氙原子發生電子反衝,所以在某個時間段內,L1訊號的計數會較少。”
“由此我們準備從這裡切入,透過ΛCDM演算法去比較L1和L2的階段性差值,以此區分暗物質訊號與普通的放射訊號,從而降低放射性背景的影響。”
“ΛCDM演算法?”
周紹平重複了一遍這個詞,眉頭不由微微皺起了些許。
所謂ΛCDM。
它讀法其實是ΛCDM,屬於量子場論的一種模型。
ΛCDM中的Λ代表暗能量,CDM則代表冷暗物質。
量子場論發展於上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以非常簡潔的形式解釋了當時已經發現的基本粒子。
到2012年希格斯玻色子發現為止,標準模型預言的所有粒子均被發現,量子場論的某些預言與實驗結果的偏離度甚至小於億分之一。
但作為量子場論延伸出的暗物質情景模型,ΛCDM就比較拉跨了。
截止到目前。
它與現有宇宙模型描述的誤差,大概在百分之三左右。
在微觀領域,這其實是一個不小的差值。
沒辦法。
科學界對於暗物質的認知實在是太淺了。
更關鍵的是.
上頭曾經說過。
在液氙這個情景中,暗物質的的命中率是1/100000000000000000000。
模型本身有誤差,命中率又不確定。
因此季向東所謂的‘階段性差值’,其實基本上就是一個偽命題。
舉個例子。
如果模型正確,並且命中率高,那麼應該會出現這麼一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