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分成20個區間,每隔4個區間便有一個波峰——也就是發生了碰撞。
週期固定,到時候只要比較波峰差異就行了。
但由於模型不正確的緣故,到時候實際出現的結果可能是這樣的:
依舊是20個區間,14區間平滑,5區間有個凸起,然後614全平滑,15、17產生了凸起.
沒有周期性的波峰波谷,幾乎無法消弭放射性背景的影響。
所以這個方案雖然可行,但絕對談不上有多精確——至少配不上暗物質這個概念所應有的精度。
這些大佬今天聚集到這裡,明顯表明了上頭的一個態度:
暗物質必須要儘快完成複驗,然後進行公佈。
背後的原因周紹平不瞭解,也許是侯星遠在從潘院士那邊得知了他們想來錦屏後的臨時起意,也許是更高層的其他一些想法。
總之現實就是如此。
因此他們不存在什麼先用普通手段驗證一輪、過個把月再進行更精密複驗的可能——他們現在進行的,就是期末考。
否則要完成普通複驗的話,大可不必如此大費周章。
想到這裡。
周紹平不由看向了季向東,對他問道:
“小季,這部分方案能不能再最佳化一點兒?”
季向東斟酌片刻,臉上露出了一絲難色。
很明顯。
周紹平的這個問題,一時半會兒顯然做不到。
這倒不是說季向東能力不足,或者錦屏實驗室這個國之重器就這水平。
而是因為孤點粒子太特殊了。
之前提及過。
目前業內最火熱的暗物質候選一共有兩個微粒。
一是惰性中微子——普通中微子是熱暗物質,那麼比較‘懶惰’的中微子,理論上應該就符合冷暗物質的要求了。
二就是WIMP。
WIMP完美契合了超對稱模型,理論相當優美,折服了大多數物理學家。
對了。
此前在介紹WIMP的時候,曾經說過科院有一位很喜歡仙俠的老教授,給WIMP取了一個【道標】的綽號。
此人正是周紹平。
總而言之。
由於這玩意兒在模型上實在是太合適了,於是這幾十年來,無數全世界最優秀的實驗物理學們都在沿著這個方向尋找暗物質。
結果呢?
科大不聲不響的發現了一個孤點粒子,同時由於4685Λ超子的伴生性質,和此前所有的研究方向截然不同。
這個情況落到現實,最直觀的反應就是.
許多事先為WIMP的裝置突然沒用了。
如果說時間充足那還好說點,大不了群策群力除錯一下裝置,一兩個月後說不定也能用上。
但別忘了。
錦屏實驗室收到這訊息的時間也就二十多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