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件事誰能提前知道?或許唯有真到了知曉一切的地步,世人才只能感嘆這世事的不由人意。
江聞默默想到,或許應無謀說的沒錯,世上一千人有一千種心思,各行其是又何嘗不是條路。他們辛辛苦苦羅織起的騙局,既騙過了別人也騙過了自己,無窮迷霧之中透出的真實也杳然難測,讓江聞越來越覺得心亂如麻,不管如何入定都找不到心中的那一片丹心,思來想去江聞決定把話都說出來,讓這些秘而不宣的東西能多一個知情人。
這樣做或許很蠢,可總是蠢不過做這些的人,老龍朝著某個方位疾行而去,凜冽的海風讓聲音都有些變調。
“哎,那我就說給你聽吧……第一個故事,便是‘人間事’。”
(一)仙人、海客、應無謀
人間事人間起,縱然已經斗轉千年,終究還能找到一絲半縷的交集,應老道先前透露過自己的來歷,可江聞聽到一半就棄之如敝屣,連一個字都不肯多相信。
他透露的資訊不多,但是已經足夠江聞從中猜出他刻意隱瞞的身份——無難怪乎他們師徒兩人,會糾纏到尚可喜這檔子破事之中。
江聞就算再怎麼不學無術,也是在元化子道觀裡廝混了六七年的人,如今對於這些道教傳聞頗為熟知,對方點到為止地說了這些,卻獨獨止步於隱晦深奧的神仙故事,故意沒有把話說完。可就像元化子師兄弟分屬白玉蟾一脈,應老道的背後,顯然也有著一條份外隱秘的道統,還恰好江聞是曾經聽說過的那段傳聞。
在應老道沒有明言的故事之外,陰長生受術於馬明生,馬明生得道於安期生,這三人都是秦漢年間有名的在世仙人,英偉如秦皇漢武,都曾孜孜不倦地尋找他們的蹤跡,想得到他們手中神秘莫測的長生之術。
說什麼葛洪傳人?鮑靚秘術?陰長生道統?
笑話,應老道他們的身份可遠不止這麼簡單,這群人上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便已經紮根在了燕趙齊魯大地,並且有了一個聞名遐邇的稱呼——“方仙道”。
“駱姑娘,你信不信這世上有神仙,並且就藏在這片雲譎波詭的天地之外?”
“不信。”
駱霜兒貌如冰霜地回答道。
“嗯,可他們信。”
江聞一張口,伴隨的是狂呼海嘯的風雨浪濤。
老龍帶著眾人飛矢而過,前一秒還在浪尖昂首,下一秒就重重地砸進了窪地,擦著滔天巨浪的獠牙呼嘯而過,只留下滿地細碎骯髒的浪花,每一步都幾乎是踏足於人類孤身出海的巔峰。
與眼前相似,方仙道誕生的燕齊之地毗臨大海,海天的明滅變幻,海島的迷茫隱約,航海的艱險神奇,都引發了人們豐富的聯想,海市蜃樓更引起了人們對神仙生活的嚮往,於是那裡自古以來就有濃厚的神仙氣氛。
頭頂的濃墨雷雲緊追不捨,幾道海雷劈閃而來,彷彿在嘲笑著他們的自不量力,可疍民們鐵青的臉上毫無表情,因為一切本就是這殘酷的世道逼迫著他們搏命,疍民世世代代如這般踏破生死,能活下來的才是他們這些微不足道的苗裔。江聞的內心從未如此安穩過,他的腦海甚至想起了一句戲謔冰冷的調侃。
不要用與生俱來的天賦,去和別人活命的東西一較高下。
江聞按劍不動,目光投向了煙霧籠罩的汪洋深處,世上從未有人逍遙御風,但這才是一切追求的根源。
在“方仙道”的觀念中,神仙的最大特點在於形如常人而能長生不死,逍遙自在神通廣大。
而一切的關鍵,就在於如何突破生死大限,實現個體永生,於是就有代代相傳、改良鑽研的“不死”之方出現。從戰國中後期到漢武帝時,神仙家與帝王相與鼓動,掀起了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入海求不死藥事件。
“駱姑娘,你知不知道應前輩他們何時來的嶺南?又為何要隱姓埋名躲在這裡?”
暴雨忽然迎面襲來,將江聞努力發出的聲音徹底消弭,疍民的弄險行為九死一生,最後還是出現了紕漏,正巧被一道隱藏在潮水之後的暗湧堵住。狹長的老龍橫身無法調轉,更難於憑藉龍頭破浪而去,瞬間被沉重的流水擊中,難以控制地朝著一側翻騰,幾乎都要離開水面了。
可疍民仍未放棄,他們眼中的光淒厲得像是惡狼,伸長手臂雙足踏地,以扛鼎擎天的姿態反向發力,拼上了身體的重量來調整重心,終於將差點側翻的老龍壓回了水裡,桀驁而惡毒地踩在暗湧浪頭之上,只露出背上如血鮮紅欲滴的紋身。
“一切的一切,源頭的源頭,是一位連名字都沒有的河上公。”
河上公的出現可以追溯到夏朝之前,最後一次出現則是西漢時的黃河邊上,人不知其姓名,因從河上漂來,便稱為河上公。漢孝文帝時結草為庵於河之濱,常讀老子道德經,他故事也見於葛洪所著《神仙傳》。
方仙道最為興盛的時期為戰國後期到漢武帝時,而後幾乎是隨著黃老學派的興盛衰亡軌跡,在漢武帝之後,方仙道也隨著獨尊儒術勢力成型而瞬間衰敗,乃至於轉向土地的最南邊發展。
江聞緩緩對駱霜兒說,他已經弄清楚了歷史上的一個懸疑。
在轉折最為關鍵的那幾年,始皇帝已經統一天下,並且東巡到了東海之濱,專門來見當時“方仙道”的門主安期生。帝王與仙人會晤了三天三夜,言談十分盡興,從那時起始皇帝就對海中仙山、長生之術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隨後立即組建了由徐福、盧生等數百人組成的遠航船隊入海訪仙。
可後來,始皇帝也不知道安期生到底飄蕩去了哪裡。
對於這個懸疑,安姓族譜中就曾隱晦莫測地介紹道:“安期者,齊琅琊人也。祖籍安丘,遷琅琊埠鄉,拜師河上公,人謂千歲翁,安丘先生是也。嘗聞海上有神山仙草,遂四海求之。北上沙門島,南下海中洲,達珠崖……然盤古之時,海上仙山五座,各有神藥,分食可延年益壽,合用則長生不老,故時人成仙甚多。爭奈女媧補天之時,斬鰲足立四極,移圓嶠於琅琊,沉岱輿於海底,仙藥不全,非修煉難成仙也”。
這記載原本說得像是遠古童話,但其中指代的地名已經昭然。
沙門島就是渤海長山列島(宋神宗年間沙門島的官員李慶,為了試驗安期生的長生古方在兩年間虐殺了700個犯人),海中洲是東海舟山群島(宋代《四明圖經》中,有安期生嘔血潑桃花的記載,珠崖是海南島(據《嶺表錄異》載,珠崖郡有安期生煮白石的遺蹟,而被女媧移到琅琊的圓嶠山則是日照天台山(這裡是河上公悟道之處,也是安期生苦修之所),這些在東晉葛洪在《嵇中散孤館遇神》有所記載,似乎處處都留下關於安期生的痕跡,卻沒有人知道他最後究竟去了哪裡。
故事的間隙風雨迎面,駱霜兒忽然問道:“那安期生最後去了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