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說朱檀的死是咎由自取,那十二叔朱柏的死,則含著天大的冤屈。
朱柏,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二子,母妃胡氏。
在朱元璋諸子中,朱柏是非常優秀的一個,不僅忠孝,而且文武雙全。
洪武十八年,朱柏就藩封國荊州府。
他自幼聰慧,朱元璋在分封諸王準備就藩到封國時,曾賜給每名皇子一條玉帶配戴在身上,朱元璋命諸王轉身,讓他看看腰帶後方的裝飾品,諸王都轉身背對皇父,唯獨朱柏將腰帶轉過來給父親檢視。
朱元璋問他為何要這麼做呢?朱柏回答說:“君父不可背也!”朱元璋聽罷甚感歡慰。
朱柏也曾數次率軍出征,洪武年間有降兵於常德發起叛亂,流竄至荊州虎渡河一帶,朱柏曰:“敵軍士氣正盛,必須先挫其銳氣,使他們的軍隊士氣低落,若讓敵軍逃往塞外,禍害將會更嚴重。”
朱柏隨即調兵遣將,奮勇作戰,成功擊敗敵軍前鋒,並率兵沿路追擊,使叛軍無法逃入塞外,敵軍屢次戰敗,最後敗退至延安被殱滅,明太祖對朱柏甚是嘉獎,特地召朱柏至京師慰勞其功。
但是天妒英才,隨著朱元璋駕崩,朱柏的人生路也走到了盡頭。
朱元璋死後,朱柏悲痛欲絕。因此而生出內傷,已有棄世之意。
只是建文帝朱允炆早就對這位文武雙全的叔叔看不順眼了,只是朱元璋還活著,自己沒有下手的機會。
朱元璋屍骨未寒,他就藉口有人告朱柏謀反,派人圍了湘王宮,揚言不自首就要進宮抓人。
朱柏仰天長嘆曰:“嗟乎!吾觀前世大臣,遇昏暴之朝,將詔獄下吏,便自引決身。親太祖皇帝子,南面而王,太祖賓天,疾不及視,葬不及會,抱茲沉痛,有何樂於世!今又將辱於奴婢之人乎?苟求生活吾不能也!”
當朱柏死前嘆完,整理衣冠,慷慨赴死,整個王宮眾人,皆隨其後。
朱柏寧死不辱,頗有任俠之風。
朱柏的自殺堅定了朱棣的勤王之心,他知道朱允炆心狠手辣,毫無家族親情可言,對他是不能抱有任何幻想的。
且不說朱柏沒有造反之心,也沒有造反的苗頭,即使有,看在朱元璋多年寵愛器重的份上,朱允炆也不該對他痛下殺手。
好在天道有輪迴,原來時空裡,三年之後,朱棣圍了金陵城,建文帝也自焚身亡了,不知道九泉之下見到朱柏,他會如何面對。
而這也是朱雄英想要同朱柏處好關係的原因,畢竟他全家死絕,是由朱標太子一脈所致,雖然罪魁禍首朱允炆還沒誕生,但朱雄英已經決定,早晚要欺負一下自己那個便宜弟弟,為十二叔報個小仇。
當然,朱雄英對自己的十二叔還有更大期盼,將來以後,還指望他領兵開疆拓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