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
血虧!
十五個牛錄,相當於一個旗的兵力了!
“孩兒無能……”
阿濟格、多爾袞汗流浹背,卻責無旁貸。
他們確實戰敗,損兵折將,十五個牛錄、四千兵馬啊。
皇太極站在一側,冷冷地看著努爾哈赤責罰阿濟格、多爾袞,無動於衷。
皇太極就知道張華沒有那麼容易對付。
阿濟格、多爾袞這次失敗,比皇太極更加狼狽,相比較之下,反而讓努爾哈赤更加重視皇太極。
皇太極與努爾哈赤勢力合併之後,帶兵攻略崇禎皇帝朱由檢的領地,攻克一座鎮子、十七座村莊,更是讓努爾哈赤認可皇太極的能力。
皇太極有文臣范文程相助,不只是純粹憑藉武力攻城略地,而是籠絡、離間、分化,各種手段齊下。
努爾哈赤看向皇太極:“你怎麼看?”
皇太極這才站出來:“張華滅亡瓦崗寨,在洛陽盆地將會出現一個不亞於我們大金的勢力。父汗可利用李密,在西邊給他一點領地,讓其為我們防備張華。我們集中兵力,先全力攻滅崇禎以及附近的其他勢力,壯大八旗,再圖謀洛陽。”
“言之有理,就依你所言。”
努爾哈赤聽從皇太極的提議,讓李密、王伯當在洛陽東邊駐兵,防備張華,然後全力進攻崇禎皇帝。
努爾哈赤、皇太極與崇禎皇帝的矛盾,遠遠超過張華。
“可惡……!”
阿濟格、多爾袞想要憑藉擊敗張華,獲得超過皇太極的威望,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反而讓皇太極獲得努爾哈赤重視,不禁咬牙切齒。
崇禎皇帝朱由檢的領地,大將李文忠帶兵擋在最前線,抵擋努爾哈赤的兵鋒。
李文忠為洪武大帝朱元璋的外甥,也是明朝開國名將之一,戰功赫赫。
朱元璋麾下武將,徐達、常遇春這對帝國雙璧當之無愧排在第一檔次,接下來就輪到李文忠等武將了。
李文忠因為朱由檢是朱元璋的後人,帶兵投靠,為朱由檢多次阻擋努爾哈赤的攻勢。
努爾哈赤帶著幾個驍勇善戰的兒子,輪番攻打李文忠。
“中原之地,不只是建州女真,還有蒙古人、唐朝節度使,此乃大爭之世,連我也無力。”
李文忠屹立在城牆上,眺望一望無際的平原。
洛陽以東的平原,有更多勢力割據,相互攻伐,烽火連天。
崤山北道,一隊流民向秦川走去。
蒙恬趁著夏鎮與瓦崗寨爭鋒相對,兵荒馬亂之際,與副將王離,保護公子扶蘇偽裝成流民,進入崤山北道,前去秦川投靠秦孝公。
秦孝公是公子扶蘇的祖先,應該會樂意接納公子扶蘇一行人。
“根據涉間的傳書,孝公麾下,文有商鞅,武有司馬錯,人口二十萬。”
“秦川戰火不斷,各個勢力大舉修建塢堡進行自保,以至於每隔十里,就有一座塢堡。”
“塢堡眾多,又有諸多勢力相互勾心鬥角,哪怕是孝公,也難以擴張。”
蒙恬輔佐公子扶蘇,每一步考慮都相當深遠,提前派都尉涉間進入秦川探路,找到了秦孝公建立的勢力,秦孝公深感意外,選擇接納公子扶蘇這一後人。
八百里秦川的競爭遠比洛陽盆地的競爭激烈,誕生在秦川的人口更多,此地也更加遼闊。
哪怕是推行商鞅變法的秦孝公,也難以脫穎而出。
秦川平原幾百個勢力,來自歷朝歷代,不乏一流文臣武將。
秦孝公收留公子扶蘇和蒙恬,也是為了重建秦國,避免被秦川其他勢力滅亡。
“秦川逐鹿如此激烈,若是白起、王翦兩位將軍在此就好了……不過,如果白起將軍知道先王逼迫他自盡,他是否還會為我們秦國效忠,不好說啊……”
公子扶蘇想到白起在長平之戰結束後不久,因為功高震主的緣故,被秦昭襄王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