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書恆還沒有矯情到要人用肩輿抬著走。
他獨自一個人走在前方,後面跟著拎著包的魏玉祥。
今天是去找一位長者,帶著篤姬過去不大好,所以董書恆只讓魏玉祥陪著。
剛好魏玉祥也是湘南人,是這裡的本地人。
穿過了蒼翠樹木掩映下的狹窄山道,董書恆終於來到了嶽麓書院的門口。
他看到了一個身形瘦削,背部微微有些佝僂,鼻樑上頂著一副金絲邊眼鏡的老者。
此人身邊的人都是很自覺地落後他一個身形。
董書恆自然已經猜出了這位是誰了。
歷史上對於此人的譭譽參半,董書恆倒是覺得脫離了當時的歷史現實去評價一個人就是耍流氓。
他用手拉了一下上衣的下襬,然後快步走上前去。
他的臉上始終帶著那種富有親和力的笑容。
站在山門前的曾滌生也在打量著這個年輕人。
這就是那個曾經打敗自己,打敗這整個帝國的年輕人。
這就是那個手握大權還不願意稱帝的獨特年輕人!
這個年輕人長的倒是俊俏,但是怎麼看都沒有那種上位者的威嚴。
反倒是臉上的笑容非常有親和力,讓人忍不住想要與其親近。真不知道這樣一個年輕人是怎麼樣帶出那樣一支虎狼之師的。
“滌生公,看到您的身體這麼健朗,真是我今天最開心的事情。”董書恆的臉上依然掛著笑,他沒等曾滌生等人行禮,就搶先說道。
曾滌生聽了董書恆的話也是一愣,這年輕人打招呼的方式還真是跟常人不同。
原本準備好的參拜禮,一時也做不出來了。
“呃,多謝總統關心,老朽的這身骨頭雖老,但還算硬朗,還要感謝總統幫老朽延請名醫,醫治眼疾,還有這眼鏡真是一個妙物。要不然老夫早就已經成了睜眼瞎了。”曾滌生只能臨時更換臺詞。
董書恆知道曾滌生身體不好,尤其是其眼疾嚴重,幾乎看不到東西。這對於一個讀書人來說是一件極為痛苦的事情。
當初曾老九跟彭玉麟去揚州,董書恆就送了一副眼鏡給曾滌生,但是這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後來曾滌生投降之後,董書恆投桃報李,又派了幾個專門研究眼疾的醫生去為其看病。
要說醫療條件,復興軍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現在復興軍對醫生的待遇,可能在全世界都算是最好的了。
董書恆還為原本的郎中們量身定做了一套品級制度,與官府的官員品級是對應的。
這讓郎中們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但是現在大部分人都習慣稱郎中為醫生。
原本華夏從唐朝就有“醫生”一詞,意思是學醫的學生,也就是醫學生。
但是現在大家口中的醫生一詞就是大夫、郎中的意思。
因為董書恆為淮海醫學院題了一句話叫“醫者仁心,救死扶生。”所以大家現在習慣了用“醫生”這一稱呼。
原本這個時代,華夏的醫生儲備就是最為豐富的。
華夏的文人有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習慣。
也就是說讀書人多少都會去學點醫學,因為中醫是有完整醫書傳承的。這一點要比此時的歐羅巴發達的多。
讀書之後,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做官,做不了官的人很多會轉行從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