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社會最怕的就是階層固化。這就像是一個人的血管被阻塞了一樣,如果不及時的疏通,會引發一系列的併發疾病。
不能用地方的宗族勢力,那麼用什麼讓官府和地方建立溝通呢?
這個問題讓董書恆很困擾。
他帶著這個問題去問魏源。
魏源反問道:“你光是擔心宗族勢力,只是你有沒有想過普通的百姓為什麼不直接跟官府溝通呢?”
董書恆這才發現自己是鑽牛角尖了。
長期以來,老百姓不願意主動跟官府打交道。
是因為歷朝歷代,官府都是高高在上的。
他們是皇帝派下來管理百姓的。從來有哪個官府說自己是來為百姓服務的。
對於官府做的事情,普通百姓大都是抱著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
除非涉及到了自己的切身利益,而且是對他們影響極大的那種,他們才會站出來。
他們依賴地方士紳,地方士紳也一直都是以百姓的代言人自居。
彷彿,他們所說的話就是百姓的心聲。普通百姓也習慣了這樣的狀況。因為他們都是依附於這些士紳生活。
百姓們並不是沒有情緒,只是他們更多的時候的選擇隱忍。
這是一群非常善於隱忍的族群。
不過他們爆發的也非常厲害。從來沒有那個民族歷史上爆發過那麼多的農民起義。
而且還是規模巨大的那種。
“書恆,不要著急,等到用我們的教科書教育的這一代人起來了,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會成為普通百姓中的一員,不過他們卻不需要找別人代言,他們都知道怎麼去表達自己。那個時候也不用在擔心宗族的操控,因為大家都學會了自己思考。我們設定了那麼多的課程,不就是教會學生要學會自己思考嗎?每個人都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個國家才會充滿活力。”
果然,一直致力於發展教育的魏源,還是從教育的角度給他闡述了這個問題。
“老師,書院的第一批畢業生都走進工作崗位了,不知道他們能夠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變化。”董書恆說道。
淮海書院的第一批畢業生已經進入了各行各業。
其中有很多都是進了官府任職。
隨著書院的學生進入官府越來越多。
董書恆希望他們能夠為復興軍的官僚系統帶來一些改變。
他一直在關注著這個方面,也讓專人在幫他調查。
這些書院出來的學生並不一定比那些原本秀才舉人的能力更強。
但是他們卻更有思想。
他們在書院的時候接觸的東西都非常的廣泛。
魏源本身就是學貫中外的大家。他深知學的越廣,眼界越開闊,思想也更加開放。
這樣的人才能夠脫離狹隘,形成自己獨立自主的思想。
ps:再次五千加的大章送上,求月票!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