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將原本內城的那些大宅院基本上都改成了學校。組成了一個江寧教育聯盟。”
“為了節約成本,所有的書院公用內城的一個公共大圖書館。這樣就可以將這些學校的圖書集合起來,形成資源共享。也便於各個學校之間的學生相互的交流。”李存訓指著馬車外面的那些掛著大牌子的學校介紹道。
這個真不是董書恆教的,應該是他們自己琢磨出來的。這樣的模式後世倒是非常常見,也算是達到一種群聚效應。
“這樣很好,你們這裡可以成為一個書院城了。乾脆就將內城變成一個江寧書院城。將政府機關都搬遷到外面去。”
“是的,總統,這樣就可以有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回頭我們就找院校的負責人談話,尋求大學城建立的可能性。”對於董書恆的建議,李存訓已經急不可耐地想要去實踐。
“不過這個主意雖好,可是這個得總統您先去說一下。要是讓高官知道是我的提議將他們都給趕出去,以後我的日子就難過了。”李存訓苦笑道,董書恆做事就喜歡這樣雷厲風行,他剛才那可不是僅僅說說而已。
董書恆笑著點點頭,表示知道了。
他說道:“現在我們已經推廣小學教育。在各個地方建立小學堂。隨著讀書人的基數在變得越來越高,以後希望能夠進入書院的年輕人也會越來越多。你們這裡求學的書生還會爆發增長。”
“所以說,以後書院的規模還會越來越大。”
“江寧本來就是人文薈萃之地。江南的文氣有一半都匯聚在這裡,這裡真是一個辦學的好地方啊!”董書恆感慨道。
後世人的稱南京的經濟比不上蘇州、上海,之所以能夠發展起來,就是靠著那麼多的高校支撐下來的。
學生也是一群需要消費的群體,而且他們的錢都是來源於城市的外部,也是向城市內輸入資源的人群。
一個城市的學生越多,對於這個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都是有利的。
“存訓,你們不僅僅要自己培養人才,還要能夠將人才留下來。要留下人才,一方面要將江寧變得更加的美麗宜居,另一方面要給人家創造就業的機會。”
……董書恆給李存訓上了一路的課。他們第一站趕到了江蘇行省政府,在這裡董書恆和江蘇的官員開展了一場座談會。
瞭解了江蘇的建設情況,也提了一些建議。江蘇這裡的發展基礎是所有省份中最好的。
雖然北部地區劃給了徐州市,東南地區劃給了滬上,但是江蘇的體量還是很大的,它的境內還是有揚州、江寧和蘇州這樣發達的城市。同時還有淮海軍初創時在東臺、高郵留下的工業基礎。
無論是輕工業還是重工業,江蘇都走在了別人的前頭。
接下來的一天中,董書恆去參觀了淮·克的兵工廠,它早就想去看看那些巨大的要塞炮是怎麼製造的。
“克魯伯先生,在這裡生活的怎麼樣?”董書恆在這裡見到了小克虜伯,並且親切問候他。
“哦,親愛的總統先生。感謝您當初將我引領道華夏這片神奇的土地,這是一片創造奇蹟的地方。”小克虜伯感慨萬分。
他到華夏的時間不長也不短。親眼見證了董書恆帶著手下統一了一個跟整個歐洲差不多大的帝國。
然後他還親自參與了華夏的經濟建設。
他已經和妻子瑪麗加入了華夏的國籍,宣誓為華夏效忠。這是他們最初的時候就做出的決定。
接下來,小克虜伯向董書恆介紹了一下的工廠的建設和投產情況。
淮·克集團在江寧建造的是鍊鋼、機械、軍工聯合體。其核心其實還是位於江北的鍊鋼廠。
考慮到城區的生活環境問題,淮·克的鍊鋼廠最終還是建在了江北地區。
那裡既有火車站又有水運的港口,對於大型鋼件的運輸有重大的作用。
但是軍工廠卻是建造在了江南,主要還是考慮到工人的生活問題,江北地區畢竟有些荒涼,兩者之間有水路相連,交通也很方便。
重炮的鑄造廠房非常的高大。董書恆不懂技術,看不大懂工藝。
只是大概知道一些簡單的原理。
“總統,您給我們看的新式火藥太棒了,既然有了這種火藥,解決了發射藥的問題,我們就可以研製更大口徑的火炮了。而且這種火藥對於後膛炮來說非常的友好,它幾乎沒有什麼殘渣。”小克虜伯興奮地說道。
就如同火藥一直限制了槍支的發展一樣,它也限制了火炮的發展。
“總統,跟您彙報一件事情,您之前交給我們研製的鎳鉻合金裝甲的研究已經有了眉目。這種裝甲確實要比普通的鋼製裝甲強上很多。”小克虜伯興奮地說道。
在合金鋼的研製上,華夏這邊似乎已經要超越了普魯士和英國。
這讓小克虜伯的心中隱隱有些得意。以前他將自己的父親看做無法超越的目標。現在他似乎可以走到父親的前面。
ps:求票!推薦兩本書《我的劍渴望鮮血》、《靈魂畫手》。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