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軍從不打無準備之仗。面對異族,他們通常都是不打則已,打就要下死手。
拜爾迪顯然也是要步前人相同的後塵。
隨著拜爾迪不退,反而向城池方向進逼,復興軍也動了起來。
火炮被順著街道拉到西門外。一輛輛戰車被開到最前方。步兵出了西門,在西門外的空地上排出了整齊的橫陣。
兩個騎兵團,漸漸收縮回來,在步兵的兩翼部署。
拜爾迪見對方要在城外跟自己的決戰,自然是滿心歡喜,他的手下都是騎兵,並不擅長攻城。
這些華夏軍隊簡直就是狂妄至極,他們竟然放棄了高大的城牆。
正當拜爾迪在心中嘲笑對方的將領時。
張樹舜也在心中吐槽,又來了一個往復興軍槍口上撞的傻10,不知道布哈拉有幾支這樣規模的騎兵。
要是一下自己就將這個布哈拉給打殘了,那麼接下來,理藩院那幫子人就沒辦法跟人家談了。
戰鬥一觸即發,容不得張樹舜再去多想。
復興軍的火炮首先發動,遠遠地就開始轟擊布哈拉騎兵的大陣。
同大部分的騎兵將領一樣,拜爾迪讓手下的騎兵加快進攻速度。
不過他們很快就發現了,復興軍的火炮一直都沒有停,直到陣地前方几百米的距離都有迫擊炮和擲彈筒在繼續轟擊。
彷彿就像是在接力一般。
最恐怖的是戰車上轉管機槍的射擊。簡直就是在騎兵的前方設定了一道火牆,撞之即死。
等到拜爾迪終於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帶著殘兵準備撤退之時,復興軍的騎兵早已經先一步從兩側繞到了他們的後方。
……
布哈拉的汗王收到了前線傳來的失敗訊息時,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繼續派兵征伐復興軍。
而是趕緊親自去請出了被自己晾在邊上多日的華夏理藩院的使團。
他言明自己的手下擅自行事在浩罕汗國跟華夏產生了誤會,希望使者出面解釋。
同時表示會派遣重臣前去華夏新京朝賀。
理藩院的使者透過情報人員已經知道了浩罕發生的事情。
同時使者也知道,現在華夏並不想收服布哈拉。不過布哈拉汗王的態度正好說明其已經屈服。
隨即使者與布哈拉簽訂了一份《稱藩條約》。書面確定了布哈拉與華夏之間的藩屬關係。
條約規定:布哈拉是華夏的藩屬國,王位的繼承必須要經過華夏宗主國的冊封。
未經宗主國的同意,布哈拉不能夠再與其他國家簽署任何形式的條約。
凡是華夏所屬的商人都可以在布哈拉自由經商,同樣布哈拉的商人也可以進入華夏。
理藩院將將在布哈拉設定分院,作為華夏與布哈拉之間的聯絡機關。華夏可以在分院駐守一定的軍隊以保衛使團的安全。
……
這份條約很快也與希瓦汗國之間簽訂。其中布哈拉也得到了一定好處,那就是可以進入華夏經商。
中亞地區地處絲綢之路樞紐,自古以來就是商業人才倍出。著名的粟特人就是出自這裡。
允許他們的到華夏經商,可以帶動華夏對外貿易的發展。董書恆現在正逐步實行有條件的開放政策。
他近來研究了漢唐的發展歷史,知道這兩朝的興盛離不開對外開放的政策。
不過董書恆也知道,這兩朝的開放給異族的入侵埋下了隱患。但是在現在的華夏,這樣的事情不會再次發生了。
ps:爆肝5200字,求月票、推薦票,求比心!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