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將這些人分散安置到各地的國營牧場當中。他們的生活比以前更好,但是卻再也形成不了獨立的勢力了。
浩罕汗國其他幾座城市因為兵力都已經抽調了出來,所以張樹舜派了幾支偏師就拿了下來。
不過,當他們覺得事情就要結束的時候,浩罕城卻又來了一隻布哈拉的大軍。
本來布哈拉人聽說華夏的大軍達到了浩罕汗國,準備過來渾水摸魚。結果當他們的趕到了時候,人家的仗已經打完了。
浩罕城基本上處在浩罕汗國的西部了。
所以布哈拉的軍隊直接就開到了浩罕城外。
不國復興軍的騎兵沒有給他們靠近城池,在城西遠遠地和布哈拉的軍隊對峙。
布哈拉見華夏的騎兵數量不多,屢次上前挑釁。不過復興軍絲毫沒有跟他們客氣。布哈拉人一點好處沒有佔到,還白白送了一些人頭。
城內兩個師的主要將領都在一起,他們就是否要跟布哈拉人開戰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老張,我們的彈藥儲備不足以跟布哈拉人再展開一場大規模作戰。”一直比較沉穩的王勳提醒道。
就靠他們兩個師是沒有能力連續進行兩次滅國之戰的。況且伊犁的補給到現在好沒有到。
還好,浩罕汗國的國王阿里汗主動投降了,要不然現在復興軍早就要斷絕彈藥了。
即便如此,在之前的圍城打援的過程中,也還是消耗了大量的彈藥。
軍事會議現場,大家各抒己見,激進一些的覺得必須要給布哈拉一些顏色看看,不然復興軍沒辦法在浩罕站住腳。
保守的人覺得現在與布哈拉開戰會讓整個中亞地區的國家覺得華夏要征服整個中亞,那樣的話,他們會聯合起來抵制華夏。
那麼接下來的戰鬥就將是曠日持久的,因為其他的幾個汗國的戰略縱深全都要比浩罕汗國長。而且西南邊的幾個汗國與英國人的關係匪淺,到時候英國可能會支援他們。
那麼華夏很可能就會被拖在這個戰爭的泥潭裡,到時候最開心的要數沙俄人了。
能夠想到這麼深遠的問題,說明這些軍官的功底還是可以的。
正在大家商討的時候,東部的哨兵來報,後方送來的補給馬上就到了。
這突如其來的訊息讓會議的現場的氛圍頓時更加熱烈起來。
介於情況出現了變化,最後大家決定,對於侵入浩罕的布哈拉軍隊予以警告。
警告之後,對方要是不主動退卻就集中火力打掉他。
這次布哈拉派過來的是兩萬的騎兵,這也是對方的將領敢於向天朝上過挑釁的底氣。
布哈拉的統軍大將名叫拜爾迪,他認為只要自己顯得稍微強勢一些,這些遠道而來的華夏人就會主動從這裡退走。
浩罕本就是布哈拉的領土,十幾年前布哈拉差點就收回來了,要不是這個阿里汗橫空出世的話。
現在這個阿里汗被華夏人打敗了,那麼布哈拉理應將浩罕再收回去。
要知道到費爾幹納盆地是中亞最富饒的一塊地方,這個地方滋養了幾座中亞最發達的城市。布哈拉早就想要收回去。
只是,一直以來,浩罕汗國憑藉著這裡積累的大量的財富,建立了一支強悍的軍隊,讓布哈拉沒有找到機會。
城外的拜爾迪見覆興軍那邊只是用騎兵跟自己對峙,料定了對方沒有堅守這裡的信心。
他派出使者到浩罕城告知復興軍可以帶走城市裡的財富,但是浩罕城必須要讓給他們布哈拉汗國。
他沒有等到復興軍的答覆,卻等到了復興軍的最後通牒。
這個最後通牒就是自己派出去的使者帶回來的。這讓拜爾迪覺得復興軍是在羞辱他。
復興軍給了他兩個小時時間撤軍,否則他將被視為入侵華夏的領土。
復興軍告知拜爾迪,華夏的藩屬國浩罕汗國因為謀逆天朝,天朝現在收回封地。
布哈拉也是華夏的藩屬國,莫非也要謀逆嗎?
張樹舜好像特別喜歡兩個小時這個時間。
拜爾迪跟很多之前倒在復興軍槍口下的敵人心裡一樣——那就是要打一仗再說。
真漢子,豈能不動手就言退呢?
當他們明白的時候都已經成為了復興軍的槍下之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