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西域之後,左季高的手中不缺優質的戰馬。所以騎兵們所騎的早已經不是相對矮小的蒙古馬,而是換上了西域的馬種。
但是論到騎術,這些鄂北出身的漢子就比不上克爾克孜這樣馬背上長大的民族了。
“後面的華夏人都進入到山谷了嗎?”巴扎拜問向身邊的一名將領。
“是的,將軍,他們都進來了,這些華夏人太囂張了,不知道他們是膽子大還是無知。他們就這樣跟了進來。”
“他們為了速度,甚至連大炮都丟給步兵了。”本來複興軍的騎兵團中是有騎炮的,但是騎炮畢竟會影響騎兵的速度。所以兩個騎兵團都沒有攜帶騎炮。
但是克爾克孜人不知道復興軍的騎兵之中跟著二十幾輛的戰車。戰車使用的是特質的大輪子,速度非常的快,基本上可以跟上騎兵的速度。
沙俄人可沒有告訴浩罕人復興軍戰車的厲害。不要說他們沒有什麼人從戰場上逃回去。就是沙俄人心中非常清楚的話也不會告訴浩罕人這些事情。
大家都會將自己的手中的情報視作一種資源,試問誰又會將自己手中的資源白白告訴別人呢?
現在,要論對復興軍裝備的瞭解,也許就要屬沙俄的軍隊了。
沙俄雖然在復興軍的手中一次次地失敗,但是也學到了很多的東西。
此時在去往聖彼得堡的路上,就有人帶著一張畫著轉管機槍圖樣的畫,在一路飛奔。這是沙俄安插在哥薩克騎兵中的機要三處密探。
此人拼盡全力,才從戰場上逃回來。他要將自己在戰場上獲得的情報彙報給沙皇陛下,這是他們的使命。
這名情報軍官甚至都沒有跟的巴扎拜提起對方的騎兵中有一些蒙著綠色大蓬布的馬車。
在他們看來,這些車子上有很大的可能是對方攜帶的物資。
巴扎拜點了點頭,既然對方送死,那麼的巴扎拜不介意送他們的一程。
浩罕汗國的主體民族是烏茲別克人。塔吉克人、柯爾克孜人以及哈薩克人都是當地的少數民族,是被壓迫統治的物件。
實際上,柯爾克孜人也是被浩罕汗國征服的物件,他們在浩罕汗國的歷史爆發過很多場流血抗爭。
可是在中亞這個地方,柯爾克孜人始終是一個少數族裔,他們沒有能力建立自己的國家,只能依附強者。
除了在浩罕汗國,下滿清時期也有很多的柯爾克孜人投靠了華夏。
巴扎拜就是一個柯爾克孜人,他做浩罕汗國的將軍只是為了為柯爾克孜人在浩罕汗國獲得更多的話語權,掌握更多的土地資源。
透過分配這些資源,也是阿里汗控制他們的方法。
談不上是對浩罕汗國的忠誠,他們與浩罕汗國之間更多的是一種利益上的交換。
巴扎拜讓自己手下的隊伍停了下來。另外一支騎兵是塔吉克人的騎兵,他們相互之間沒有隸屬關係。
但是巴扎拜知道那些塔吉克的騎兵會按照約定的部署出現的。
“放狼煙吧!”這是給那些塔吉克騎兵的訊號。
遠遠地,巴扎拜已經能夠看到南方復興軍掌旗手手中高高舉起的紅底金龍旗。
巴扎拜讓手下的騎兵提前改變陣型,做好進攻前的準備。
柯爾克孜的騎兵一般身著半身鎖子甲、戴鐵盔,配弓箭、長矛和馬刀。
他們的裝備非常的精良,這也是他們為什麼能夠成為浩罕軍隊中的精銳的原因。
浩罕汗國雖然沒有什麼現代工業,但是在中亞地區,浩罕這裡的手工業已經算是極為發達的了。
再加上發達的商業,這才讓他們有條件打造這樣一支騎兵。
巴扎拜知道對方都是手持火槍的輕騎兵。哨探報告,對面的復興軍的主要裝備的就是一把短管火槍。
根據他們掌握的情報,這槍的射程最少在兩百碼以上。
另外他們每個人的腰間還有馬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