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他們低調,是因為董書同並沒有向西部沿海白人控制的幾個沿海的城市擴張。
說他們快速,董書同以胡寧湖地區為中心,迅速向西邊的烏卡利亞河流域以及埃內河流域發展勢力,地盤不斷地擴大。東邊的雨林區到處都是他們的發展空間。
董書同利用珠穆家族的印地安人身份,透過軟硬兼施的辦法,不斷的兼併周圍的印地安人勢力,然後在當地建立農場。這些農場中會安置移民過來的漢人以及兼併的印第安人。
這一年多時間,蔡啟明利用華夏駐南美洲公使的身份與秘魯的很多的高官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尤其是秘魯外交部長馬里奧。
馬里奧家族的船隊被特許到華夏開展貿易,透過向南美地區轉銷華夏的商品,馬里奧家族賺的盆滿缽滿。
而華夏的商船在秘魯的港口停靠也獲得了很大的便利。
利用秘魯的勞工輸入政策。華夏的船隻送來了大量的移民。這些移民大都被董書同他們的設定的影子公司籤走。
兩年的時間,一共有近二十萬的華夏人到了秘魯。這在總人口只有一百多萬的秘魯的是一個巨大的數字。要知道秘魯的白人也就幾十萬而已。
當然這些人很多都沒有出現在明面的數字上,不然一定會引起秘魯政府的警覺。
畢竟在本國的境內出現了這麼多的華夏人,秘魯政府中一定會有聰明人產生別的想法。要知道西方的白人對於人種向來十分在意。
這些人從秘魯港口偷渡進來之後,就翻過安第斯山脈,被轉移到了胡寧地區。然後進入東邊平原雨林地帶的華人農場。
在這些農場種,華人河印第安人混居在一起。
董書同試圖用這樣的方式漸漸同化這些印第安人。就像董書恆信中所說的那樣要相信華夏人的文化優勢。
相對於印第安人,哪怕是沒文化的華夏人都在文化上享有優勢。
不知不覺之間,董書同所在的胡寧部落已經控制了近三十萬的人口。這這在秘魯總人口中已經佔有很大的比例。
而且滬寧部的常備兵力也達到了近萬人,這支軍隊由田方指揮,軍隊中的軍官大都是當初隨田方而來的特戰隊員。
馬春則幫助董書同管理農場和民兵事務。
利用偷運進來的裝置,胡寧部開闢了一些礦場,開採銅礦、銀礦還有鐵礦等礦產資源,他們在胡寧湖邊建立了一座新的城市。
董書同將其起名叫“東華城”。
珠穆則專門管理印第安人事務。夫妻的感情很好,自從有了孩子之後,珠穆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家庭上,在事業上則全力支援自己的丈夫。
至少她看到了印第安人在丈夫的帶領下生活的越來越好,也越來越團結。
部落中的戰士也願意服從丈夫的指揮。
在滬寧部這一萬多人的軍隊中就有一支近兩千人的印地安騎兵,他們在華夏教官的指導下,不再像以前那樣一盤散沙式地作戰,而是學會了戰術陣型等等東西,他們的裝備也更加的精良。
在東華城中還建立了毛紡廠、兵工廠、冶煉廠等工業設施。印第安人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工業。
這裡的毛紡廠用的是羊駝的絨毛,品質非常的好,甚至都出口到了華夏,羊絨製品還有各種礦產就是船隊回頭的時候裝載的商品。
這裡的兵工廠裝置都是從華夏偷運過來的。秘魯政府肯定不會讓這些機器流進印第安人的手中。
秘魯西邊的印第安人一直都處在自治的狀態中,所以他們的作為,秘魯政府雖然知道一些,但是知之不詳。只要胡寧部不造反,秘魯政府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秘魯的白人人口太少了,他們的對於國土的控制力因為安第斯山脈的隔絕,更加的鬆散。
這才給了董書同他們低調發展的機會。
作為一個漢人,董書同覺得擁有更多耕地的安第斯山脈東部才是精華之地。
到時候他們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回過頭來很容易就能一口將西邊的沿海的港口城市給吞掉。
現在不能吞下來,不是因為打不過秘魯政府,而是因為那樣會觸動整個白人世界。
要知道利馬的港口還有英國的海軍駐紮。
白人對於土著居民推翻白人的統治非常的反感,他們擔心會發生連鎖反應。
到時候不排除他們會聯合起來針對董書同他們華人和印第安人的聯合國度。
而現在遠在太平洋彼岸的新生的華夏政府並不能夠給他們什麼支援。
這一切都再董書恆的算計之中,要是按照董書同自己的打算,早就已經佔領了秘魯。
PS:今天拼了,還是兩更吧,上午沒時間寫,還好下午文思泉湧,三個小時寫出了五千+的大章。最近月票都是雙數,點點是不是又在搞活動了?讀者老爺們月初幫幫忙,多投幾票,最近兩個月名次都在五六百名,努力一下看看能不能再衝刺前五百。不說了,現在去碼明早的章節。
遠在西域惠遠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