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就在城門口,這批友軍突然發難,控制了嶽州府的官員,搶佔了城門。
並以嶽州官員威脅,逼降了城內的守軍。
過了幾炷香的時間,嶽州的百姓見到大江之上冒起了一道道煙柱。一個巨大的船隊在六艘炮艇的打頭下,來到了湖邊。
嶽州的官員經過剛才的驚嚇,現在又見到鄂軍要將自己移交給了另外一支軍隊。現在腦子裡剩下的全是驚訝了。
別人不認識,嶽州知府是知道的,這些穿花綠軍裝的是淮海軍。湖南此時還不知道淮海軍正式扯旗造反的事情。
彭玉麟沒有廢話,從船隊上放下了一個淮海軍民兵團接管了嶽州府城。這個團的鄂軍接下來繼續攻佔嶽州府底下的各個縣。
彭玉麟則帶著船隊向南邊的洞庭湖前進,這才有了之前的那一幕,彭玉麟在船頭看著洞庭的美麗風景,回想自己過去的時光。
彭玉麟南下,左季高也從武昌出發,鄂軍的四個師已經在之前轉到到了湖北宜昌府的巴東縣,這裡是湖北和四川之間的門戶。
四川是滿清治下的大省。這裡既有產糧重地成都平原,也有川南的少數民族聚居地,還有川西的高原。
復興軍無論是準備控制西南的高原省,還是北上甘肅、陝西都最好是透過四川。
而且四川這個地方利於防守,現在他們對湖北還沒有防備,還有快速打進去的可能。
一旦他們有所防備了,復興軍再想去攻佔四川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光是撬開四川的門戶就是一件難事。
左季高將第一個目標定為四川,除了上面戰術上的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駱秉章。
駱秉章此人也算是朝廷官員中的異類。因為他是少有的清官。
駱秉章在京師做了16年朝官,最顯赫、最榮耀的職位就是做過道光皇帝的侍講學士,在朝野有帝師之尊,從而蜚聲士林,享有極高的人望,因此咸豐皇帝和後來的同治皇帝對這位先帝之師也尊敬有加。
在京期間,駱秉章不僅以學識見長,更以清廉著稱。也因為清正廉明,他得罪了不少貪官汙吏,數起數落。
道光三十年(1850年),咸豐帝命駱秉章出任湖南,任湖南巡撫。
不到一年就因為沒有滿足賽尚阿的軍需要求而被彈劾去職。沒過多久又擔任湖北巡撫,張亮基擔任湖南巡撫。
時間不長,朝廷又將兩人條換。
正是那個時候,左季高跟著張亮基去了湖北,開啟了自己的湖北軍閥之路。
駱秉章則利用這連年安定的時間,一邊編練湘軍與江西的太平軍對抗,一邊在湖南休養生息、發展民生。
積極與那時的淮海軍發展貿易。不是他喜歡淮海軍,而是同淮海軍做生意,能夠將湖南產的茶葉、豬鬃甚至糧食等產品輸出出去,增加湖南的收入,改善百姓的生活。
在整個南方只有淮海軍掌握著商路,無論是長江上的水路還是山路。
要麼跟淮海軍合作,大家一起賺錢,要麼就敵視淮海軍,東西爛在手上賣不出去。
駱秉章主政一方,愛民如子,他顯然是將百姓擺到了朝廷之上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當朝廷準備要收拾淮海軍的時候,駱秉章被調離湖南。換上了對淮海軍相對強硬的曾國藩。
自從咸豐四年,駱秉章調到四川擔任總督之後,他秉持著自己一向的主政作風。
將精力全部都放在改善民生之上。
四川躲在偏遠的後方。四周沒有什麼強大的敵人。
所以當各省都在編練新軍的時候,四川依舊沒有什麼動作。
駱秉章非常清楚淮海軍早晚要與朝廷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