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底下最大的危害,不是天災,而是兵禍,鐵蹄南下,生靈塗炭,百姓顛沛流離,客死他鄉,凍死路旁,禮崩樂壞之時,群寇並起,民生凋零。
為了防止再起刀兵,再等一等,再讓韃靼人長長記性,防止兵禍,就是大仁。
如何防止兵禍?敵人虛弱到走不動的時候,就可以防止兵禍了。
“那就再等一等吧。”胡濙想了想,認同了于謙的話。
他本來的打算是鴻臚寺和韃靼王脫脫不花談判,給官恩封,大明在韃靼的草場建立無數個性質和官廠一樣,直屬於朝廷的官營牧場。
這些官營牧場,就是大明埋在韃靼諸部的釘子。
于謙和陛下都認為可以等一等,胡濙也沒有反對,現在開始談判,陛下能留下一個仁義之名,陛下既然不肯要這個善名,他才不會在這個無用的方向努力。
胡濙拿起了自己的老本行,笑著說道:“陛下一視同仁,大明用銀幣,韃靼部也用銀幣;大明用景泰通寶,韃靼部也用景泰通寶;陛下作為聖天子,四海一統之大君,這是陛下的寬仁。”
陛下是寬仁的,陛下是慈愛的,陛下不會有錯。
李賓言等人看著胡濙目瞪口呆,大家都是大明白,大明在草原的經濟政策,把草原折騰成什麼樣了,這也是一視同仁的寬仁嗎?
但是,胡尚書說的好有道理,無法反駁。
跟禮部尚書討論禮法,是自取屈辱。
度支部郎中王祜看了一眼自己的主管上司張鳳,才無奈的說道:“勞保局核算了去年的所有賬目,已經送到泰安宮,就去年而言,勞保局共協調賠償了百姓近七十二萬銀幣。”
“這其中調停的有兩萬起,責令整改的有三千二百四十起,涉及保障安全方向的案件有七萬餘起。”
勞保局是勞動保護的簡稱。
這就涉及到了一個朱祁鈺一直想要談起,卻從沒有總論過的財經事務專題,分配。
分配方式決定了社會制度,社會制度由分配方式決定。
朱祁鈺一直沒有在這方面過多的討論,不是沒有機會,是時機不成熟,但是既然今天王祜說到了這件事,朱祁鈺就打算好好的說道說道。
他認真的想了想開口說道:“王莽,當初要搞井田制,古者三百步為裡,名曰井田。”
“井田制,並非方孝孺說的那種,土地天下公有,而是私有。《穀梁傳》曰:井田九百畝,公田居一。”
“井田的貢、助、徹,皆歸領主所有,具有典型的的按資分配的特徵。”
按資分配的資,是生產資料的資的含義。
“除了按資分配,當下的大明還有按勞分配,按勞動的多寡,計算工分,然後對勞動產生的勞動成果,進行分配。”
“按勞分配其實也不公平。”朱祁鈺放出了一個暴論,按勞分配是不公平的。
翰林院掌院事吳敬滿是疑惑的問道:“按勞分配也不公平?!”
農莊法採用的就是按勞分配,計算工分,是度數旁通的成果之一,即便是如此,也不公平嗎?
朱祁鈺點頭說道:“吳掌院,當初朕問過你一個問題,一個人的學識、技術,算一個人的固定資財、流動資財,還是留供資財,你還記得你的答案嗎?”
吳敬點頭說道:“記得,一個人的學識和技術,是一個人的固定資財,在私塾、官學、社學就讀,也是對自己的投資,是個人固定資財的增長。”
朱祁鈺看著吳敬說道:“然也。”
吳敬眉頭緊蹙,隨後思考了良久,才眉頭舒展開來。
按勞分配的前提是分工,只要有分工,就必然產生工種之間的差異,那麼技術崗、管理崗的分配就會比窮民苦力要強許多。
技術崗和管理崗,自然是因為自己本身的固定資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