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燊看著那直徑比大水缸還大的酒甕:“這次出酒,要多久啊。”
他之前見過農村人家蒸酒,那通常用大木桶。
而這個是陶製的。
“怎麼也要幾天。”楚老頭指揮工人將火點上了。
“注意火候,火不能太猛,要緩。”
封燊明白其中的道理。
火太猛反而蒸不出高度酒,水蒸發太快,冷卻出來酒,酒精度就低了。
一批酒要好幾天……
但第一滴酒沒用多久就出來。
竹子做管子尖端冒出濃烈的酒香,沒多久酒滴落了第一滴液體。
楚用一個燒瓶裝了一杯,然後讓後續直接落入一個小酒罈。
又跟封燊解釋說:“這酒頭,先看能不能用。不能用,也可以再蒸餾一次。”
據說酒頭很容易出甲醇。
對於鄉村裡自家釀酒來說,沒有足夠的技術,通常就是去頭掐尾,只留下中間一道酒。所以出酒率很低。
而酒廠可以將酒頭尾酒,甚至是黃水都再蒸餾一次。這可以提高酒精度。
事實上,那些大酒廠對酒入庫都要嚴格標準。通常來說,入庫陳釀的酒按照不同香型,都有最低入庫度數。
據說茅臺之類醬香型的,要不低於五十八還是多少度來著,而玉冰燒這種豉香型不低於三十度吧。
至於他這些要多少度?楚老頭說:“要具體看。”
封燊只能看著竹管流出來的越來越多的酒液。
那麼大一甕,不知道能蒸出多少。
楚老頭難得含笑說:“怎麼?想喝一口?”
這酒香瀰漫的環境,他總是能心情愉悅一些。而且這酒的香氣比他估計還要好一些。
從出香看,這酒是成功的:“雖然剛出酒口感不太好。不過你這酒喝著應該不錯的。”
封燊卻已經有點頭暈了:“要喝了,我就該倒了。這酒應該有五十度以上吧。”
“現在出來的,應該有六十多到七十。後面的肯定會低一些。”
怪不得這地方酒氣這麼濃了,每一次呼吸都是在喝酒。
怪不得說酒廠工作人,不少人酒量都很好。
那是酒精考驗出來。
不過封燊也沒有離開。
他在學習,雖然釀酒的核心技術,他不好意思偷學。但蒸酒著他卻可以偷師的。
他不僅一直在酒廠待到這一批酒全部出完,還真正參與到其中。比如幫忙燒火,怎麼將酒糟裝甕,怎麼密封。
還仔細觀察了酒甕的設計。
他偷師是光明正大,半點沒瞞著人。而楚老頭也不管他,任他偷學。不僅詳盡回答他的問題,甚至還主動提點幾句。
這批酒還不知道如何,能否得到系統的認可。
不過封燊也覺得自己有不少收穫。至少,他學會了如何才能更高效蒸酒。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