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討厭許清宵又能如何?許清宵是好是壞,由大魏百姓來說,再怎麼也輪不到外人說吧?
所以,民間的態度幾乎一致,就是支援許清宵,抵制十二異族國。
可朝堂上遲遲不提此事,以致於民間百姓都有些好奇,不明白女帝到底作什麼打算。
又是如此。
五日之後。
自大魏儒報刊登十二異族國彈劾許清宵之事,已經過了十天,這十天內,女帝對此事充耳不聞,任憑武官如何去提,都被其他事情給壓住了。
民間有怨言,畢竟百姓們並不知道這件事情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已經開始謾罵朝廷了,大概意思就是,人家都騎臉了,大魏竟然無動於衷。
這些武官是不是被打斷了脊樑骨?
武官們知道民間怨言後,一個個氣得暴跳如雷,他們不可能找百姓麻煩,只能自己從自己身上發洩了。
武官們是知道這背後藏著什麼事情,可他們理解但忍不了啊。
這一日,終於有武官出面,強行提起此事,但陳正儒依舊將此事壓下,想要如之前一般拖延。
可這一次,兵部侍郎直接破口大罵陳正儒,將民間百姓之怨言說出,試圖將此事鬧大來,逼著皇帝給予一個答覆。
但結果便是,兵部侍郎直接被拖出去,罰二十軍棍,外加上禁足一月。
這個結果,導致武官一脈齊齊怒了,文武之間原本因為許清宵而緩和的關係,急劇下降。
大家都有自己的目的和思考方式,陳正儒等人思考的是大魏國勢,武官思索的是大魏國威,兩者都很重要。
大國就必須要有國威,若無國威,勢必會影響到大魏國運,若不是這點,這些武官也不會如此激烈強求開戰。
誰不想有錢有糧打仗?誰希望一仗打完,自己贏了,可國家沒了?
總而言之,這段時間很憋屈,極其的憋屈。
如此,又過五天。
已到十二月份。
十二月月初,京都發生了兩件事情。
大魏文報搞了個什麼慶年活動,三折低價售賣大魏文報,持續一個月,在外人看來是許清宵想要透過降價方式爭取市場。
而大魏儒報,則在十二月份,刊登發表了一篇新的文章。
【隱而不宣,盡失國威,泱泱大魏,有何可懼】
這是大魏儒報最新發表的文章。
這篇文章釋出後,一時之間,激起千層浪。
文章開篇便是指責六部意圖將此事隱而不宣,不告訴百姓,想要壓下,貪生怕死,而後更是阻止世人討論此時,想要逃避,害的大魏失去國威。
文中重點就是,大魏王朝乃是上國之上,面對區區異族國的挑釁彈劾,竟然不敢回應,這都已經過了半個月了,同時還特意寫了幾段來自異族國讀書人的言論。
如今大魏所有的附屬國,都在笑話大魏,說北伐打斷了大魏武官的脊樑骨,打沒了大魏百姓的骨氣,言語犀利,而且字字珠璣。
最後結尾更是質問。
質問大魏到底在怕什麼?
這篇文章,每一個字都是下了功夫的,許清宵看完之後,也不由大讚此人文筆犀利。
短短几句話就能將人的情緒調控起來,說實話自己估計都沒這個能力。
不僅僅如此,這篇文章的精妙性,讓許清宵不得不認真研究。
許清宵知道,大魏文宮是在施壓,藉助天下百姓向朝廷施壓,但這個施壓有兩種意思。
一種意思就是真正替百姓發聲,可這幫大儒豈能看不出十二異族國的用心?他們看得出,知道十二異族國在針對自己,所以故意這樣做,想要讓自己背鍋。
還有一種意思是,大魏文宮不是針對自己,而是在針對大魏王朝,自己不過是導火線罷了。
許清宵更希望大魏文宮是針對自己,最起碼這樣的話,大魏文宮只是某個人用心險惡罷了。
可如若大魏文宮不是針對自己,而是針對大魏王朝的話,那就不是其心險惡這麼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