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北伐失利之後,大魏沒有過的盛況。
可文宮當中。
蓬儒的聲音響起了。
“著書成儒!”
“著作之書,需萬民認可,他今日成不了大儒。”
蓬儒的聲音,並不是說出來的,而是透過儒道神通,告知一些人。
其中就包括孫靜安與嚴磊。
兩人再聽到這話後,頓時不由反應過來了。
是啊,許清宵著書。
說是說著書,可著什麼書?即便是著書了,那又如何?想要真正成為大儒,需要得到萬民認可,什麼書能夠直接得到萬民認可?
即便是心學之書,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去推廣,以及口口相傳,要有人去闡述其中道理,讓人明白,否則的話,想要直接著書成儒。
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蓬儒的話,讓兩人鬆了口氣。
只要許清宵沒有成為大儒,他們就能逃過一劫。
畢竟真逼迫他們廢儒位,大魏文宮不會答應,無非是待會丟人現眼罷了。
可再怎麼丟人現眼,也總比沒有了儒位要好吧?
也就在此時。
許清宵的聲音再次響起。
“今日,許某得聖意,有所感悟,著書千字文。”
“為天下百姓,著識字啟蒙之作,願我大魏百姓,人人如龍。”
許清宵開口,這是他五品著書。
千字文!
之所以選擇千字文,許清宵並非是一時興起,而是早就考慮了。
他需要教化萬民,得到民意,自己明意是為學,立言是為民,而著書依舊為民。
千字文,學童啟蒙之書,讓更多的人去識字,去讀書,擁有知識。
當然,許清宵進行了完整的更改,他之前一直在研究。
千字文之中記載了許多典故,許清宵則將大魏典故和儒道典故加在其中。
不然的話,有一部分寫上,就完全不通順了。
而這!
這就是許清宵著作之書。
此聲響起。
傳至大魏京都每一個角落。
下一刻,許清宵再次開口,誦唸千字文。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許清宵的聲音不大,但卻能傳遍整個京都。
每一個字被許清宵念出,都化作一束金色光芒,衝向天穹,刺破無盡黑暗。
原本,彷彿永夜將至的大魏京都,在這一刻卻綻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