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當中。
李守明整個人愣在了原地。
天穹之上,三千里的才氣,爆射出一束光芒,落在他身。
原本失去的才氣,統統回來了。
在修復自己自毀儒道的傷勢。
這......不可思議。
儒道自毀,基本上這個人就斷絕此路,除非是有大儒為你重新塑造根基,亦或者是說,你作出千古名詩,同時重新明意。
否則的話,自毀儒道,就是斷絕這條路的未來。
可現在,自己拜入許清宵的門下,竟然分享到了許清宵的才氣,修復了所有傷勢,重新續上了這條路。
“不要多想,明意。”
也就在此時,許清宵的聲音響起,提醒對方不要多想,快點明意,也免得出事。
隨著許清宵聲音響起,李守明也不敢胡思亂想了,開始思索‘知行合一’是什麼意思。
每個人對知行合一都有不同的理解。
這很正常,只要你理解的意思,不離開主旨,有其他的想法沒有任何關係。
知行合一,最粗淺點來說,就是要麼先明白‘道理’,再去‘實踐’,最後透過自己的方式,去做好的事情,這也就是‘致良知’。
不是說,我想殺人,我就去殺人,而是一個人十惡不赦,你可以勸說他從善,也可以直接殺了這種惡人,如果你覺得讓他從善,能順你的心,你就勸說。
如果你覺得這個人的的確確該死,你便可以殺他,但不能踐踏律法,不能違背道德,懲惡除奸不能與律法混為一談。
而更深層的意思,許清宵也僅僅只是觸碰到第二層,那就是先行後知,致良知。
蘊含的道理很深,而且每個人對心學的領悟都不一樣,闡述心學的根本,是許清宵要做的事情,但對方如何領悟,許清宵無法干涉。
只能說盡可能的將自身理解說出,讓大家自己去理解。
不過,隨著自身才氣,分享給李守明後,一種更加玄之又玄的能量湧入了體內。
這種東西,不是才氣也不是浩然正氣,亦不是民意,很古怪但對自己無害。
也就在同一時刻,破邪兄的聲音響起。
“賢弟,這是傳道之力,你可以理解為信仰之力,對你未來踏入聖道有巨大的好處,而且此物的效果,不弱於民意,可以凝聚于丹田之下,遮掩魔種。”
破邪兄的聲音響起,讓許清宵有些驚訝。
信仰之力?他未曾想到,這竟然會是信仰之力,而且這種東西,可以遮掩魔種氣息,對自己踏入聖道有巨大的好處。
這很不錯啊,完全划算啊,自己分享才氣給自己的學生,後者成為自己人,自己還可以獲得信仰之力,並且還能解決當前的燃眉之急,簡直是一舉三得。
果然,好人有好報啊。
許清宵心中感慨。
他甚至巴不得再來一批人,本身這三千里才氣,他就不想要,最起碼現在不想要啊。
擁有如此多才氣,只會對自己造成麻煩,先不說自己儒道一路升級實在是有些快了,就說對異術的壓制,讓許清宵也是萬分頭疼。
如果再納入這三千里才氣,估計不是大儒也是大儒了,到時候修煉異術說不定還會使修為倒退。
所以自己不能繼續提升儒道實力了。
而現在將才氣給予自己的學生,換取信仰之力,這筆買賣無論如何都划算。
再者自己第二個計劃,光是靠自己一個人完全做不到,必須要大量的人才,而且必須要文人,普通人幫不上任何忙。
所以許清宵莫名期盼著,有更多人來自己學堂,拜師學習。
而守仁學堂發生的一切,也正在被外界注視。
最先反應過來的便是文人,這懸掛於天穹上的三千才氣,如今是整個大魏百姓都津津樂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