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個臉色陰沉。
與宴會的喜悅對比,他們這裡顯得嚴肅與憤怒。
每個人臉上都寫滿了不悅。
李恩好不容易寫出鎮國詩,卻沒想到被許清宵這般鎮壓。
這讓他們如何不難受?
“此事!有蹊蹺!”
也就在眾人沉默之時,有人開口,捏緊著拳頭,如此說道。
“有何蹊蹺?”
有人開口,充滿著不解。
“大魏肯定洩題了!”
“不可能如此巧合!”
“許清宵有才華,我認,可他為何如此確定自己就能作出千古名詩呢?”
“而且恰到好處的出現?”
“在下懷疑,大魏洩題,為了打壓我等,請來天地大儒作詩,交其許清宵,從而在盛宴之上,力壓我等,為了就是穩固大魏第一。”
說話的人,是晉國大才,他承認許清宵之才華,但他並不相信,許清宵說作千古名詩,就作千古名詩。
哪裡有這麼巧合?
這個想法一說,眾人紛紛皺眉了。
因為有這個可能性。
不排除。
“可這話說出去,又有何用?千古名詩,足以說明一切,而且你說的這個,也不可能。”
“如若有天地大儒作出千古名詩,只要他寫完,或者說出,就會被天地感應,怎麼可能給許清宵?”
有人皺眉否認,雖然他也希望是如此,可邏輯上說不通。
“若是給一半呢。”
突然間,有人開口,提出這個可能性。
這下子,眾人不由起身了。
是啊,給整首會被天地感應,可給一半,就說不準了。
“我知曉,許清宵深得大魏女帝器重,而大魏女帝身後,有一位高人,名為李廣孝,被譽為黑衣宰相。”
“他自從三年前就消失,而三年之後,許清宵忽然出現,動不動便是千古名言,千古名詞,並且還怒斬郡王,大鬧刑部。”
“這份底氣來自何處?我想應該就是這個李廣孝。”
又有人開口,道出一個猜想。
的確,這個猜想一出,眾人莫名相信了。
是啊,許清宵為何敢這般狂妄,這背後難道不是有人支撐?
“那我等該怎麼辦?”
有人再次開口,說這麼多,怎麼解決才是王道。
“後日,便是鬥詩環節。”
“一首千古名詩,了不起!”
“難不成他許清宵還有第二首,第三首,第四首,第五首?”
“李廣孝再強,也不可能這般,我等也精心準備了一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