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一年。
四月二十五。
新朝第一次府試揭榜。
榜首許清宵,沒有任何爭議,著作絕世文章,若是拿不到第一,那才會引來天大的爭議。
而此時此刻。
李府中。
許清宵看著李鑫送來的榜單,沉默不語。
“許兄,此番府試,您是大魏榜首,我與王儒還有陳兄,皆然中了,南豫府這次一共有三十五人過了府試,重新整理以往記錄,現在都說是許兄文氣影響。”
李鑫有些喜悅。
他第一次參加府試,就能考過,自然是好事一件。
而且南豫府以往府試能過十人都算是不錯,這一次有三十五人過關,整個南豫府都在傳許清宵就是文曲星下凡,影響到了眾文人的文氣。
望著長長的榜單,許清宵沒有任何一點喜悅之色。
這四天來他每日都寫信給萬安國,信封內容也皆是致歉之意。
楊豹楊虎等人,許清宵不願放棄,原因無他,這是他的為人處世。
許清宵自認不是聖母婊,世間有太多不平的事情,也有太多的冤屈,若是見到感慨一聲許清宵會,但讓他出手相助,許清宵基本上不會幫忙。
但若受苦之人,是自己的親人朋友,亦或者是因為自己而遭受苦難,許清宵絕不會無動於衷。
這四天來,許清宵雖然在思索解決方法,可平時也在讀聖賢書。
他看了數百本關於朱聖的書籍,立意,名言,警句,故事,各式各樣的書籍許清宵都看了。
這四天來,許清宵在明意。
他努力地去尋找朱聖之意內,有沒有與自己共鳴的地方。
可惜,聖意雖好,但並非是自己之意。
存天理而滅人慾。
朱聖,為天下人設定框架,為道德設定框架,為文人設定框架,為世間的一切設定框架。
然而許清宵最不喜歡的便是框架。
人生在世,哪裡有那麼多約束。
所以這條路,不適合自己。
自己的君子立意。
也絕對和朱聖牽扯不上任何一點關係。
“莫不成,真要走到這一步嗎?”
許清宵收回目光,他仰望蒼穹,看著璀璨的星河,一時之間陷入了沉默。
君子立意。
是儒道七品最關鍵的東西。
若你不能順從本心去立意,那麼即便是你立了意,也無法踏入七品。
因為你沒有隨心。
本來許清宵是不想要這麼快立意的,先了解了解,拖延一段時間也行。
可因為這件事情,許清宵提前看了聖人之意。
一旦看了,不是說就能明確自己的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