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今日不說討逆之事,只說……”咸豐帝掃視整個朝堂,然後說道:“自今日起,我大清再無滿漢之分,一應祖制,全數更改,滿漢合一。八旗軍和綠營,當享有同等待遇,滿人為臣,也當和漢人為臣享有同等待遇。”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瞬間譁然。
滿人大臣們正要出聲勸阻,卻感覺到了咸豐帝威脅的目光,以及身旁漢人大臣們激動的目光。
聰明一些的,當即選擇了閉嘴。
雖然這是在損害他們的利益,但他們卻沒有抗爭的權力,真的想要和咸豐帝對著幹,那他們又會是什麼下場?
要說漢人朝臣們,還有投靠大明國和太平天國的機會,可他們這些滿人臣子,就算也是趙無極口中的四萬萬華夏人之一,在大清亡了之前,也不可能有投靠的機會。
即便極少數投靠成功,待遇和在清廷之中也不可同日而語,那何必去投呢?
朝臣議論紛紛之時,早有準備的咸豐帝,就直接讓吏部尚書宣讀相關的改變細則一一說出。
其他人這才知道,吏部尚書竟然早就知道這件事情,但卻什麼都沒說,還有一些重要的朝臣,剛才一臉憤慨或者震驚的表情,此刻聽著吏部尚書念這些細則,竟然也有一種早就知道了的感覺。
想要反對的那些滿人朝臣們,此刻終於明白,這一次咸豐帝是鐵了心,要和大明國的趙無極爭搶漢人的效忠了。
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咸豐帝再不這樣做,那人都會被大明國給搶走。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
在咸豐帝改革的時候,大明國的首都東京城也是萬人來朝。
要說之前很多人還不敢來,畢竟是在戰區之中,又極有可能面對被西方蠻夷的海軍、清廷的海軍炮轟,但在東京城讓出海岸線一定距離,並且佔據了常州、蘇州、杭州這一條線內的區域之後,東京城就不再是主要的戰區了。
再加上如今大明國的兵力,也已經達到了十萬人,而且是在裁掉了三萬湘軍的情況下,可想而知這十萬之眾又有多精銳。
算上狀元營和五百白馬義從,六十門重炮,五萬多支火槍,本就戰無不勝的大明國,實力又有很大提升。
五萬多支火槍,有一部分是湘軍原有的。
不用擔心安全問題,自然有很多有識之士前來投奔了。
“那些人就是西方蠻夷的正規軍?之前打敗過清廷二十萬大軍的?”
每個來到東京城的人,都看到了城外戰俘區的一萬七千多個俘虜,心情振奮不已。
古代訊息閉塞,流通起來也很難,一些假訊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會被當成真的訊息來傳播。
所以這些來投奔大明國的人,也擔心聽聞到的那些訊息是假的。
可看到那一萬多個外國人,像是鵪鶉一樣都縮在那裡時,對於傳聞的資訊就再無疑慮。
“是啊。”有東京人士自豪的說道:“要說前幾個月,外國人在街上那都是橫著走,無人敢於招惹,還有租界區,更是我等大明人不得允許不可進入。可是現在,你看看街上的那些外國人,別管是富商還是公使、領事,軍方將領什麼的,哪個敢橫著走?他們在街上買東西,說話都不敢大聲,那租界更是直接被陛下給推了。”
這就自稱大明人了?
想到自己也將成為大明人,出聲詢問的那些外來者有些擔心的問道:“我們要是後來入的戶籍,會不會被這東京城的地頭蛇欺負?”
“地頭蛇?東京城沒有地頭蛇,也沒有本地人和外地人之說,只要入了大明的戶籍,那大家都是大明人,都是華夏人,都是自己人。再說了,真當那些在街上巡視的軍兵是擺設不成?要知道,那可是前天地會廣東舵主,小刀會總舵主,如今的兵部尚書劉麗川大人的兵,他這人最講江湖義氣了,為人仗義,手下兄弟也從不欺壓良善。”
“你是說那些穿著巡字兵服的人?我還以為他們是府衙巡邏的衙役呢。”
“那你就是孤陋寡聞了,他們叫巡檢軍,說是和陛下的狀元軍為一個級別,但陛下的狀元軍主外,他們主內,所以也叫文狀元軍。”
“我可不行這些軍兵各個都是良善。”
“你說的對,但不是良善,下場就是一個軍法處置,這四個月以來,你知道有多少人被軍法處置嗎?那真的是殺的一個人頭滾滾啊。你也幸虧是這個時候來,再早一些,也沒有現在這麼容易。”
看完了外國俘虜營地,打探了一些訊息,外地來投的人,就去了相關部門入了大明國的戶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