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記得,陛下曾經下令,關內百姓可以流通,而且陛下也有意允許帝國境內百姓行商。臣以為可以將這三者結合起來,讓關內各地百姓互商。只要人口可以合法流動,那麼那些未曾婚娶的男子便可以名正言順的去其他地方娶妻。此為第一。”
“這第一個方法,實則是藉助山西和河內的地理位置。這兩塊地方,河內西面為隴西關內,南下為南陽,三川諸郡,地理位置極其重要。雖然允許通商,可是主要是為了允許兩地男女互婚。”
“臣以為,貿然開了關內關口,准許天下人都可進入關內,並不穩妥。這第一個辦法,只能解決一小部分的人的需求,就必須要第二個方法彌補,這就只有看向雲燕、齊魯之地,所以解決此事的第二個辦法,便是讓天下諸郡王出手相助。”
“天下諸郡王皆為陛下庶弟,這些郡王各據一方,尤其是齊魯之地,素來保留了許多女閭,那些女子無以安家,陛下可以下令,關閉女閭,打擊女子賣身為妓。”
“每位郡王都必須挑選一定數量的女子,讓其回流關中。陛下推行關中本位制,關中男子多有良田,一定可以吸引給這些女子。”
“所以解決此事的第三個辦法,便是要專門為這些遠嫁的女子行方便。凡是嫁入河內、山西二地男子的女子,可以在家中得一塊地,登基在冊。成婚所嫁的這塊地,律法規定其屬於女子,未經許可,不可為他人用。此舉意在抬升關中人婦的地位,吸引未婚女子嫁入。”
“臣膝下也有愛女,深知出嫁女兒最擔心的是什麼。尤其是這遠嫁,如果陛下不下律法保障這些女子,自然也沒有人願意讓女兒遠嫁。既然陛下有意讓這些女子遠嫁,那就用律法來保障這些遠嫁的女子,這才是真正的仁政。”
眾臣聽到這裡,都以司馬毋懌為奇。
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居然能想出這麼實用的辦法,當朝無二啊。
而且經歷這些議論,大家也都清楚,朝中誰是真正有才之人,誰是照律宣科之人。
可是沒想到司馬毋懌一口氣出完三條良策,居然腹中還有良策。
只見司馬毋懌氣定神閒的道:
“第四個辦法,臣以為要從那些豪門之中入手,臣得悉陛下為《氏族志》煩惱,不若藉著這個機會,正式規定只有入氏族志的人家中可以養未婚女子為妾,其他家中凡是家中凡有適齡未婚之女,經鄉人舉報舉報者可以得十錢,而家中女子要全部被官府沒收。”
司馬毋懌一氣呵成,若不是百官在朝,二世幾乎淚下。說什麼君臣之義,終究是不如志同道合更讓二世心悅。
司馬毋懌這個人,才是二世心目中最完美的臣子。
“朕有司馬毋懌,不亞於齊桓公得管仲啊。朕今日臨朝,獨有司馬毋懌句句皆關乎民生國利,諸臣都當效仿內史。”
眾臣聽了這番話,也一個個心悅誠服,都對他不住的點頭。
大柱國蒙恬聽了這番話,也生出了一種帝國後繼有人的感覺,內心莫名踏實了許多。
“內史確實是帝國之傑,天下臣子都應該像內史學習。才思之敏捷,胸襟格局之遠大,天下少有。臣以為陛下可封司馬毋懌為侯,以號召天下士人皆以司馬毋懌為楷模。”
“善。”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