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文先生給孟聚規劃的戰略,孟聚南下,必須要南下到冀州為止。這是一條微妙的線,沒拿下冀州作為緩衝,則孟聚的地盤不足以自保;若是過了冀州,那對慕容破的威脅就太大了,慕容家會懷疑孟聚來意不善。
但若是中山郡若是沒法徹底掌握。孟聚的整個南下戰略,也就沒法實現了。
為這個突發的事件,整路中路大軍停下了前進,停在了中山郡的邊境上。孟聚與軍中諸將商議——王虎、齊鵬等人也就算了,他們都是純粹的武將。對這種高層次的政治博弈完全一竅不通。倒是徐浩傑有些見解,他建議孟聚最好迅速與慕容家溝通,取得對方同意後再進攻中山郡。
孟聚反問道:“若是慕容家不同意呢?”
徐浩傑茫然,無言以答。
眾武將中,只有江海的態度最為堅決,他堅決要求繼續進攻:“大都督,我軍進發,猶如箭在弦上,豈能輕易停步?不要說慕容家的一紙空文,就是千軍萬馬橫亙眼前,我軍亦要將他摧毀。”
好在猶豫不決的狀態並沒有持續很久,一天後,從相州趕來的後續兵馬趕上了停在邊境上的中軍,孟聚的軍師文先生亦隨著後續兵馬一同抵達。
這位軍師的到來,令孟聚如釋重負。孟聚請教道:“先生,中山郡兵馬已受朝廷冊封,已有大義名分,無法強行進攻,我軍南下受阻,該當如何處置?”
聽到這訊息,文先生顯得很平靜,毫不驚訝。直到孟聚說完,他才反問道:“主公打算如何呢?您是打算繼續南下,還是打算就此止步於幷州?”
孟聚坦然答道:“我是打算繼續南下的。止步於相州的話,我軍的前進空間不夠,若是南邊有事,我軍沒有足夠的緩衝餘地。只是,若要繼續南下的話,中山郡會是一件麻煩事,張啟鳴已受慕容家冊封。。。我們就不好對中山郡下手。”
文先生點頭,他眯起了眼睛,不動聲色地說:“殺了他。”看著孟聚,他平靜地說:“死人是不會告狀的。”
孟聚一驚:“先生,我們攻打中山郡,殺死布政使——即使沒人告狀,這麼大的事,不可能瞞得過慕容家的。”
“屬下也並沒有打算瞞過慕容家。一個布政使無關重要,關鍵是:朝廷如今正在試探”文先生想了一下,輕聲說:“主公您的底線。”
“殺了張啟鳴,劃出底線來,以後大家都會省很多事。”
一語驚醒夢中人,孟聚恍然大悟。文先生說得隱晦,其中的意思卻是回味無窮。
朝廷明知道自己要南下征討,卻沒知會自己就任命了中山郡的布政使,這本身就是對自己的挑釁。這是一次試探,倘若自己應對軟弱容忍下來的話,那接下來,朝廷還會有更多小動作的——朝廷既然能任命中山郡的布政使,那接下來他們當然也可以任命冀州、幷州、朔州等地的官員。
即使在那些自己已經佔領下來的州郡,自己任命的官員,朝廷也可以拉攏、引誘他們,讓自己與部下離心,互相猜疑——總之,一些噁心人的小伎倆,卻很有用。因為慕容家佔據了大義名分,他們有主動權,這種伎倆會層出不窮,讓自己應接不暇的。
但這次,自己如果表現強硬,殺了張啟鳴,那下次朝廷再使這種小動作之前會謹慎很多——剛任命的官員馬上就被殺了,這對慕容家的威望也是一次重大的打擊。下次,在沒把握對付自己之前,他們是不敢再對自己使這種huā招的。自己能清淨很長一段時間。
同時,這種強硬的回應,對自己的內部也是一次警告。殺了一個布政使。打了朝廷的臉,也警告了內部那些懷有二心的官員和將領,讓他們知道,慕容家的朝廷並不足以為靠,在這裡,說話算數的還是自己。
孟聚起身深深對文先生深深一躬:“多謝先生解惑,孟某受教了。”
天佑二年三月十七日,東平兵馬大舉入境。進攻中山郡。聽聞訊息,中山郡使者曹淵連夜再度求見孟聚。這次,孟聚就沒那麼客氣了,當場把慕容家的那份聖旨撕個粉碎:“張啟鳴好大的膽子!你們竟敢褻瀆朝廷,用一份假聖旨來欺瞞本座?
當真是罪無可赦!”
曹淵大駭,當場跪倒連稱不敢。被孟聚氣勢洶洶的憤怒威勢所懾,他失去了思考的能力。也跟著懷疑起那份聖旨是否真的了。
孟聚也不跟他廢話,直截了當地趕了他出去:“回去告訴張啟鳴,三天之內自縛出降,可免一死,否則天兵一至。闔城玉石俱焚,莫怪言之不預了!”
聽到使者帶回來的訊息,張啟鳴又驚又怕。作為一郡最高長官,他的政治敏感性比部下們要高得多,聽到孟聚的說話,他已隱隱猜出真正的原因了:聖旨不會是假的,但大都督硬是要指鹿為馬。。。糟糕,自己這次麻煩大了。自己擅自投靠朝廷,只想多加一個保險,沒想到卻是犯了北疆大都督的忌,惹得他老人家生氣,這趟真是弄巧成拙了!
得知東平兵馬正在日夜兼程地殺來,驚惶之下,張啟鳴又派了一個使者去求見孟聚。孟聚還以為這是中山郡派來投降的,接見了他。見到孟聚,這使者便連連磕頭,開口就請罪,說自己不該擅自聯絡朝廷,冒犯大都督虎威,特意前來謝罪云云。
聽到使者這樣說,孟聚的臉頓時僵住了——張啟鳴也算是鎮守一方的老資格官僚了,怎麼這麼不濟,做事這麼沒譜的?
孟聚斜眼睥睨著那使者:“你說你們不該聯絡朝廷——那是什麼意思?本座攔著不讓你們聯絡朝廷了嗎?”
“呃。。。”
“你們這幫無恥叛逆,先是跟拓跋叛軍勾結謀反,偽造聖旨欺瞞本座,現在又倒打一耙,顛倒是非黑白,居然說是本座不讓你們跟朝廷聯絡?從頭到尾,你們壓根就沒有聯絡過朝廷!拿份假聖旨來,你們以為這就能躲過本座的火眼金睛嗎?!”
當著眾將的面,孟聚將那使者好生一頓痛罵:張啟鳴偽造聖旨欺騙王師,褻瀆朝廷,這本身就是罪大惡極;現在,他非但不思悔改,反而惡毒挑撥大都督與朝廷之間的關係,離間君臣,用心何等歹毒。
要知道,自大都督以下,北疆軍民人等個個忠於朝廷,猶如赤子對父母,陛下和朝廷對北疆大都督亦是信重無比,倚為忠良干城,君臣相得,親密無間——總之,叛軍首腦張啟鳴企圖挑撥離間的鬼祟陰謀,那是絕對不會得逞的!
孟聚接見中山郡使者時候,文先生也是在場的。他嘆道:“天作孽,猶可活;自作孽,不得活。。。張藩臺自作聰明,已經無可救藥了。”
在場眾人皆以為然。本來,孟聚南下征討,他的目標是為了應對慕容家的,並非針對這些地方鎮守官員。只要張啟鳴識趣,東平兵殺來時乖乖請降,孟聚也不會如何為難他,畢竟鎮守地方還是需要他們這些熟悉情況的文官,多半會將他留任。
但張啟鳴先是擅自聯絡慕容家自保,犯了孟聚這個土霸王的大忌——這倒也罷了,只要張啟鳴乖乖出降,孟聚也不好意思要他命的,但他又自作聰明,把孟聚跟慕容家之間那種微妙的尷尬給挑破了——有些事,可做不可說,孟聚一口咬定張啟鳴手上那份聖旨是假的,就是不想跟慕容家把面撕破了,偏偏張啟鳴一口道破孟聚的用心,把事情攤到了桌面上,讓大家都沒了迴旋的餘地,這又是犯了大忌。
這時候。不但孟聚要殺張啟鳴,怕是慕容家知道了也要殺他的。
第二批使者也被趕走了,當張啟鳴想派出第三批使者的時候。兵貴神速的東平軍卻已是兵臨城下了。那個傍晚,東平軍的攻擊是如此迅猛,張啟鳴還在猶豫該不該出城投降呢。大批鬥鎧已經呼嘯著向著城池席捲而來了。看到那鋪天蓋地的鬥鎧群,城頭新募集的民壯守軍頓時一鬨而散,不到一刻鐘功夫,第一批貪狼鬥鎧已是登上了城頭,天還沒入黑呢,大批鬥鎧已經從城門滾湧而入,踏在上黨城的街上了。
直到聽到府外響起了鬥鎧轟隆的行進聲,張啟鳴才終於下定了決心。捧著官印出府投降。剛出門,他就看到了一群黑色的鎧鬥士氣勢洶洶地快速接近,張啟鳴舉著官印,高呼道:“我是上黨布政使張啟鳴,願歸降孟大都督。你們快帶我去見——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