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這誰敢吶。
在一些經典話本中都會有“以多勝少”、智擒巧拿”的例型,但所欲的情形都會歸結為一種“結局”,便是敗的一方都會在被擒拿後向對方乞求饒過一條性命。
正所謂的“擒賊先擒王”,便是造成“以少勝多”局面的“巧策”。並且在
戰敗的一方最後總有說一句“口頭禪”:“――小人不敢了――小人不敢了――”
但並非事事都如此,因為有些人看來:被央求“放過的”那一方比“央求”的一方都要為難,這便是“雙向”原則。
而被應用於童氏上可謂堪稱“經典”。
大家都清楚在這位塗家主母的“慘淡經營”下,這一次被“禁錮”於密室算是十分走運的一件事情。
冷氣襲人,暗香拂袖。一切似浸凝在無聲無息的靜默中:
不時有些螳鼠“探頭探腦”進來,但不是為了覓食。而是嗅到了這一“暗香浮動著黃昏後”,才躍躍欲試於這周遭……
“好吶,你們這些小玩意兒也來湊熱鬧。老孃真是晦氣,才會潦倒至現今這一境地。而勝兒又不清楚怎麼樣了,有沒有挨餓受凍。塗幼芝這賤種有沒有欺負他,我們娘倆日後該怎麼辦、怎麼辦吶?”
但不再有令人鏗鏘的“迴音”,而是有螳鼠作怪的煩心聲揉雜在一起。倒不失為是一支天然的“奏鳴曲”,雖不和諧。但最起碼解悶,但便是這樣的福分與資格都沒有!!
而獄卒的“值班人員”又來尋訪至此,像是來徵詢她的意見一樣。他似乎是已看穿對方的心事,而且可對前路作出評估:
“我當是什麼呢,原來是自家老鼠攪擾了您的心事呢。”
這功夫了,拿著這些東西來此招搖。不怕你們這些小人的腦袋半夜被老鼠鑽了一個窟窿,有這閒工夫。還不如跟老孃痛痛快快出去打一架,爭個高低死活來的爽快!
有些“由頭”沒提還好,提出來便令人厭煩。因為你在這些事兒上都是出於一種“欠揍”的心理,而且在付諸過程中都令人厭惡。
所以這傢伙一上場,童氏便一直破口大罵。似是要訴說什麼怨憤,亦或是要排解什麼情由。
“本夫人還認為老鼠夠令人痛惡了,但沒想到有些東西較它更甚。你覺得呢。”
“怎麼,指桑罵槐呢。你覺得你有這樣的資格嗎,還是管住自己、自求多福為好。”
瞧這架勢,是要揍自己嗎。既是如此,我塗童氏也沒有什麼要隱瞞的了:
“看你是適才進來,原來無以為生。才會被迫進來做這買賣,不清楚童某講的是否有理。”
這位獄卒原來是做著打漁營生的,而在前一年卻由於一些原因不慎幼弟失足落水,雖險些撿回一條命來。
但卻從此之後增加了一項不菲的經濟負擔,在預付了這筆開支後。這一“原生家庭”已被累垮了,而這年頭。找一份穩定、可供謀生的活計又是特別的繁難,所以在密室內看守犯人便徹底撂到他身上:
“往事不堪回首,卻又那樣過目不忘。因為有些不得已的原因,才會委身於此。坐著抬不見天、俯不見地的活計,你認為自己很慘。不會有人過來探望你,但又大錯特錯了。因為你我都是這方天地的囚奴,而不管各自出於什麼目的。都終歸會化為九塵,再也不會蒞臨人世。而且不再為人……”
看這傢伙像是念過幾年書的,而且說話文縐縐的。但他話中有話,究竟是何深意。
“這話是講予我聽的嗎,但你究竟是什麼用意。還是欲達到什麼目的,亦或是要替別人辦成什麼事情呢。”
“我是嘲有些傢伙大禍臨頭還不清楚,竟還在這地兒大放厥詞。好不厲害。”
大!禍!臨!頭!又是何意,為何沒有人來知會。而且柯相那邊一直未有訊息,這又是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望著從窗格中射進的暮光,塗夫人不由倒吸了一口涼氣。因為她清楚這季節是什麼事情來臨了:死……死囚犯……死囚犯……要被處決的日子……
而外界她早已失聯了七十週天,講不定經歷了什麼“滄桑鉅變”。而且她清楚陛下會對之前的“宮外事件”,以及“宮宴沒帶同族”之事有多麼震怒。
但時過境遷沒有什麼是“過不去的羈絆”,更不是有哪些是“看不開的結”。聖上又是何必呢,非要搞的人心惶惶、君臣離心才罷休嗎。
而撥開真相的層層迷霧,便不難發現事情早已發生了“三百六十度的大逆轉”。
“的確,童夫人心聰目敏。但只猜對了一半,柯相礙於太子威勢。早已倒戈,而至於為了什麼事情與殿下站在了一起。其實亦很簡單,太子妃您的五女兒早已出使拂度。在此之前,發生了什麼事情。您清楚嗎?”
沒想到這些日子發生了這麼多事情,若是表哥真的平安無恙,那倒也好。若是一切都將我們兩家摧垮的話,不僅再無勢力制衡塗家與宗政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