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也就忙這一倆月。
再仔細想想,他們辛辛苦苦考書院、寒窗苦讀,為的不就是入仕為官嗎?
對於寒門學子而言,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這不只是理想的追求,也是維持生活所需。
雖然也可以去開個私塾或者給人當客卿,但這遠遠比不上做官來得體面。畢竟那些最多隻能帶來財,可做官,能帶來的是權,這才是能改變他們全家命運的東西!
至於世族子弟,若說他們以前是抱著好奇玩樂之心來的書院,那現在想法就大大變了。
雖然有“流水的皇帝、鐵打的世家”這一說法,可是這世家之所以能“鐵打”般牢固,是因為世族掌握著九成的教育資源,他們族中子弟在朝廷和其他行業中掌握著真實的權柄,彼此之間再透過聯姻交織成密密麻麻的關系網,如此才能長成一棵盤根錯節的巨樹。
若是官場無人,權力地位便有所下降,得到的資源也會一點點縮水,資源縮水則難以培養出優秀子弟,沒有優秀子弟,家族複興無望,從前那緊密的關系網也會變得生疏、脆弱。
如此迴圈下去,幾代就便大不如以往,此後要麼被其他家族擠壓生存空間,要麼被不肖子孫耗光最後家産,最終淪落為如今他們看不上的寒門甚至販夫走卒。
而這些學生看一看他們的同窗,裡面有那麼多都是毫無根基的寒門子弟,毫無疑問他們都有入仕為官的機會。
有書院在,世族無法再對知識和受教育權進行壟斷,有便宜的紙和便捷的印刷術,讀書的成本也大大降低,即使是普通百姓咬咬牙省吃儉用也能供出一個讀書人。
以後每年一屆學生從書院流入官場,而且這招生數量也在變多,等到以後,他們甚至會懷疑秦雋只要書院的學生進入朝堂。
所以世族若是再自矜身份,以後可就什麼都沒有了。
及時轉變心態,迎合秦雋的政策變化才是長久之道。
而書院中這部分世族出身的學生,或許之前他們是想要混吃等死的次子,家族並不對他們報以什麼希望,但是現在卻不允許他們再混日子了。
作為書院的第一屆學生,他們相比旁人有時間又是,可以在天下未定的這個節點上迅速佔好官位,等以後競爭上來了,可就沒這麼容易了。
因此還沒有聽後面兩個選擇,班上七八成的學生都確定要考核做官了。
班主任吳約見他們明顯都對此感興趣,便多說了一些。
“若是有意參加考核的學生,需要在十一月底前報名,明年一月前往潁川參加官府統一考核,二月中旬出成績,而後根據考核成績和各地官位空缺確定任職安排,四月底上任。”
“同時還有書院這三年來的大小考試成績也會作為一個授官的參考。”
話雖這麼說,但吳約看了他們一眼,
這一屆學生還是幸運的,亂世終結新朝開啟之際,各地都缺人,他們好歹在書院學了三年,能力都是有的,只要不是根子上就有大問題,基本上都能有官做。
但是往後的學生可就不一定了。
不過成績還是比較重要的,那些成績特別優秀的學生,便會被提拔到一郡核心官署,甚至放到州府,但是那些不太出色的,則更多可能被安排到縣城地方,或者郡裡一些旁支部門。
學生們聽完吳約的話,神色大有不同,有些自信滿滿,有些卻面露忐忑。
不過忐忑歸忐忑,他們心裡倒也沒有太慌張。
一來是他們也知道現在缺人,多多少少應該都能撈個官當,二來是真正實力不夠的壓根無法結業,也就不必談什麼考核了。
也有學生面露思索,“先生,考核地點設在潁川,可是有什麼特殊安排?”
吳約看了那學生一眼,荀家的小子啊。
他搖搖頭,“這是秦大人定下的,有什麼特殊安排就不清楚了。”
說到秦雋,他一副突然想起來的模樣,“對了,考核之後,秦大人會參與閱卷,並且收幾個特別優秀的留在身邊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