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釗這家夥居然找到了長安的織造署,扒出了藏在裡面的冕服——就是司州先前為複周而準備的那套,然後拿著不知道從哪裡摸來的皇帝行璽指使著幾個讀書人發文章支援他登基,複闢周室!
再之後更是大膽地前往市集去親自煽動百姓,試圖得到百姓支援,以民間輿論迫使那幾個前朝老臣配合他。
甚至他還想找傳國玉璽強令他們聽令來著,但是沒找到只好作罷。
秦雋:“……”
玉璽在他這裡來著……之前在洛陽的時候易禾傳訊息帶他找到的。
當時他還拿著把玩了好一陣,傳國玉璽,誰能不好奇?
只不過秦雋後來太忙,把東西一放就拋之腦後了。
不過現在想想,還好玉璽在他這,若是真被楊釗給拿到,結合他前朝宗親的身份,他還真可能受命於天自封個皇帝。
那麼現在頭疼的就不是司州老頭子們,而是秦雋了。
而除了傳國玉璽,其餘的六枚帝王印璽:皇帝行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天子行璽、天子之璽、天子信璽,都被司州那邊的人提前找到弄走了。
所以秦雋就覺得很離譜了。
首先是那冕服,都放棄複周了,織造署還留著那龍袍做什麼?不毀掉是想留著收藏嗎?
日後新朝建立,被人發現他們私留前朝龍袍,這是妥妥地“心念前朝”,滿門抄斬的大罪啊。
畢竟連楊釗都能找到並偷出來,可見他們這藏得一點都不嚴實。
而後就是那六枚印璽,長安那幾個老臣們怎麼回事,這種東西不放好,還能讓楊釗拿到?
以及……幫忙發文章煽動輿論的那些讀書人,這種一看就很坑的事情,他們出於什麼心理去做的,就因為楊釗拿著枚皇帝行璽?
皇帝行璽,封命用之,可也得看看拿著它的是什麼人,沒有真實的權力支撐,封什麼官都是自欺欺人,不會被任何人認可。
只能說,秦雋懷疑他們這些讀書人讀的到底是什麼書。
不過心裡吐槽再多,秦雋看到這份情報的時候,司州那邊事情已經結束了。
訊息甚至都沒有怎麼傳出來,就被死盯著楊釗的衛珩給解決掉了。
據聞楊釗前往幾個世家勸說老臣們失敗之後不甘心,在親信丁適的勸說下前往市集,試圖在人群中演講煽動百姓的忠君之心。
可惜長安百姓是有記憶的,當初週末帝拋棄他們東逃,致使長安足有六成百姓死於胡人刀下,長安周邊大量村鎮慘遭屠村,加起來近八萬無辜性命。
也就是週末帝的衣冠冢那裡一直有士兵把守,否則能保留多久還不好說。
楊釗直接被百姓們噴得掩面而逃,沒逃多遠就被衛珩拎走,一番折騰之後將人關進了未央宮側殿。
據說當時就有三個老頭被氣得吐了血。
楊釗的行為固然令人生氣,但是真正讓他們心寒絕望的是,楊釗揹著前朝宗室的身份,帶著前朝皇室的冕服和印璽,被長安百姓扔了一頭的爛菜葉子和臭雞蛋。
若說秦雋一日日強大是一場無情的雨,澆滅了他們心中複周的希望之火,那麼百姓的冷漠與憎恨則碾滅了他們心中最後的火種,一丁點餘燼都沒有留下。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他們人老了,也站在高處太久了。
午夜夢回常憶起昔年太平盛世的大周和意氣風發的自己,自認為足夠忠君愛國,回頭卻發現,原來已許多年不曾真正地去看一看這社稷黎元。
今日方知,原來大周早就亡了,亡在了百姓們的心中。
除了他們這些遺留下來的老古董,這天下或許沒有人期待複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