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空天母艦,或者更準確一點說,是超大型的恆星系內運輸船,韓陽一口氣造了40萬艘,然後,將所有的探測器都裝到了這種空天母艦內,同樣令它們大致均勻的分佈到了藍巨星周邊約10億公里的位置。
在這裡,空天母艦的厚重灌甲與防護罩可以支撐很長時間。
此刻已經一切佈置完畢。各種各樣的探測器都已經造了出來。探測計劃也已經制定完善。
就等著最終時刻的到來了。
據韓陽估算,此刻距離這顆藍巨星發生超新星爆炸的時間已經不足十年。更具體一點,則是在第七年第六個月,與第八年第二個月之間這總計八個月的時間之內。
這段時間韓陽也沒有閒著,而是控制著外圍已經鋪設好的那些探測器,儘可能詳細的收集著這顆藍巨星此刻的狀態資訊。
就算它還未爆炸,這些前期醞釀的過程資料也具備極大的價值,不可或缺。
同時,韓陽也再度將空閒的算力利用了起來,開始製造出巨量的一次性探測器,像是當初探測那顆中子星那樣,造出來後就直接向藍巨星扔過去,依靠被毀滅之前那可能僅有幾微秒,甚至幾納秒的時間,儘可能的抵近對其展開探測。
在這種情況之下,巨量的資料開始源源不斷的生成,然後被韓陽儲存了起來。
當然,以韓陽此刻自身的能力,是沒有辦法對這些資料進行太過深入的解析的。也即,就算收集到了足夠的資料,韓陽也沒有辦法憑藉一己之力晉升到六級層次。
早在當初人類晉升為五級文明的時候,韓陽便已經察覺到了這一點。
自己的算力雖然足夠,但智慧卻並不是簡單的算力疊加。缺少了人類文明之中,那高達幾十億上百億名科學家的智慧,自己根本不具備足夠多的靈感和方向,無法將理論體系拓展到足夠的寬度與深度。
這一次大犬座矮星系之行,韓陽也根本沒打算依靠一己之力完成突破。他的目標,本來就僅僅只是收集資料,然後將這些資料帶回去而已。
到時候,自己與人類科學家的結合,便具備極大的希望能真正將這一層障礙突破。
時間便在韓陽的等待之中慢慢流逝。這段時間之中,這顆藍巨星也一如既往的向太空之中揮灑著自己的熱情。
韓陽注意到,它的輻射強度一直在不斷的提升之中。光度達到愛丁頓極限甚至於超出的次數越來越多。而每一次超越,都意味著少則相當於十顆,多則相當於幾十顆地球的質量被拋灑出來。
時間過去了三年,韓陽將最終的爆發時間段框定在了四個月之中。再過去三年,時間便框定到了一個月,在之後,時間被框定到了五天,最終又變成了三天。
就在未來72個小時之內,這顆藍巨星必定會發生超新星爆炸!
到了這一步,對於爆炸時間的預測便已經到了極限,無法再進一步精確。而韓陽所準備的高達4000億顆探測器,僅能在此刻輻射強度下生存不超過十個小時的時間。
而鋪設它們也是需要時間的。
以韓陽準備了數百年的鋪設方案,將這4000億顆探測器全部鋪設到合適的位置,只需要大約七個小時。
這便為韓陽帶來了一個難題:如果鋪設的早,很有可能自己這些探測器耗盡了生存時間,結果它還沒有爆炸,一切白白浪費;
如果鋪設的晚,則有可能韓陽還未鋪設完畢它就已經爆炸,同樣是白白浪費。
時間必須要不早不晚,恰到好處才行。
這個矛盾看似無法解決,但韓陽沒有絲毫慌亂。
他仍舊在靜靜的等待著。
因為韓陽知道,透過外部大模型無法進一步提升預測精度,但卻可以透過另一種方式來更為精準的預測藍巨星發生超新星爆炸的時間。
在真正發生爆炸之前,這顆龐大的恆星會主動對韓陽做出提醒。
耐心的等待過程之中,距離這顆藍巨星最近的一座中微子望遠鏡忽然間向韓陽報告了一個資料。
它所探測到的中微子數量忽然間暴增!(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