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和帝是一個仁慈寬厚的皇帝,這一點不用懷疑。
但是再怎麼的仁慈寬厚,也會有底線。
在面對上千萬災民的生死存亡的時候,他也不會介意用雷霆手段,將那些x官汙吏們殺掉一批,殺雞儆猴,讓賑災工作做得更好一些。
幾千人哭,總比上千萬人哭的好。
聽到他說出如此強硬的話,苗炎倍感欣慰,躬身道:“陛下聖明!”
景和帝臉色有些惆悵,卻又不得不問:“銘淇,你覺得在京城有沒有必要這麼做?”
柳銘淇想也不想的搖頭:“不到萬不得已,朝廷不應該讓他們不勞而獲,否則以後每次大小災難,他們都要期盼著朝廷救濟,那麼是救濟的好呢,還是不救濟的好?”
景和帝臉色又難看了。
如果有可能,他巴不得全國的災民窮人都去救濟,都讓他們能吃得起飯。
可柳銘淇說得對,人心總是不知足的,國庫的銀子和糧食不允許啊!
少年又笑了笑,“陛下您這些年做得很好,大家都有目共睹,您也可以儘量的救濟他們,但您不能不為太子及後代做打算啊!
平日裡倒是可以跟著您的步伐走,但萬一他們遭遇了連續十幾年、幾十年的大自然災害呢?
那時候國庫錢糧用空了,流民四起,動亂無數。如果又趕上外敵入侵,那我們大康朝該怎麼辦?”
景和帝倒吸了一口冷氣,臉色越發的鐵青。
連苗炎都詫異的望著柳銘淇,覺得這個少年根本不像是個少年,就像是一個飽經千年風霜的老人一樣。
他說的這些恐怖的事情,就好像真真切切的經歷過一樣。
沒有錯。
少年說的就是千年帝國沉浮。
那個遇到這種狀況的朝代名曰“明”,我泱泱華夏五千年,得國最正的朝代,唯一一個天子守國門、皇帝死社稷且遵守了承諾的朝代,就這麼毀在了小冰川時期。
大康朝遠沒有到這種程度,不過防微杜漸,防範於未然,卻是柳銘淇這個帝國親王世子應該做的。
糧價即將從十八文上漲到四十文,柳銘淇明白,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大康朝很重視商業,那就要尊重商業規則,不是想搶就搶,想拿就拿。
想要讓那些大糧食商人們賣糧,至少要給他們留夠足夠的利潤。
否則那真的叫明搶,在所有別的行業的商人眼中,大康朝就失去了權威和信任。
這是很致命的!
一旦一個朝廷都沒有了誠信度,就代表著它已經和下面的民眾離心離德了。
商業如果崩潰,對於整個大康朝就是毀滅性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