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桑間小築這個名字,倒還有著一番插曲。
李峻之所以將其命名為桑間小築,只因西園後山處多有桑樹,也便故作風雅地起了這個名字。
對於這個名字,裴瓔覺得甚是奇怪與不妥,她不知道極有文采的郎君為何要用“桑間”二字。
《禮記·樂記》有云:“桑間濮上之音,亡國之音也。”
《漢書·地理志下》更有記載:“衛地有桑間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會,聲色生焉。”
桑間一詞,在書志中多是指男女聚集,荒淫奢靡之所。
裴瓔出身富戶,長居閨閣,經史典籍還是讀過不少,她知道桑間一詞的含義。
然而,當裴瓔向李峻提出異議時,李峻一臉茫然。
“若說是你我的幽會之所,也是不假,但不淫,也沒有奢靡呀?”
“山上有桑葉,山下有房子,房中有你我,就這樣。”
這就是李峻最終的解釋。
他才不管什麼這記那書的,沒學過,不知道。一個休憩待客之所,沒必要非得去引經據典的考究。
對此,裴瓔也就笑著預設了。
“雅,大雅之風。”
這份評價,這份極高的讚譽,是李秀髮自內心說出的。
李峻很贊同,也很高興,人生難得一知己嘛!
只是,他對裴瓔的那句“”武將,到底都是武將。”頗有微詞:“小瞧人...”
今夜之所以設宴,是為了李秀的即將離開。
李秀在李家莊已經住了多日,若不是為了軍糧一事,她還真的有些不捨離開。
籌集的糧草已經齊備,僅剩下一些零零碎碎的口糧,也將在明日從李家莊中拉出,隨後便會拔營啟程。
因此,李秀又帶了些南夷軍回莊子,為明日的押運做準備。
雖說接觸的時間不長,但裴瓔與李秀倒也是姐妹情深。
不僅僅是因為救命之恩的緣故,兩人對彼此性格的喜歡,也是她們相處融洽的重要原因。
司州與寧州兩地山水相隔,路途遙遠。
兩姐妹知道,若想再能見面並不容易。此次一別,或許真得會再無相見之時了。
“妹妹,此番離別要保護好自己,知道嗎?姐姐聽二郎說了,蜀中亂的要命,妹妹可別與人家拼命。二郎也說了,若有不妥,就讓你趕緊回寧州。”
“姐姐放心,妹妹知道分寸的,倒是姐姐也要多保重身體。”
“嗯,我會的。”
“妹妹,姐姐在平陽,離你太遠了。二郎會去滎陽,在京裡也有些關係。若日後有什麼難處,你就派人去找二郎,知道嗎?”
“知...知道了,姐姐。”
小築的臥房內,裴瓔如同長姐般拉著李秀的手,一句句地叮囑著,不時地抹著眼角的淚水。
此時,李秀全然沒有了武將之風,如貓咪一般乖巧地倚靠在裴瓔的身旁。
聽著裴瓔那關切的話,少女也是不知不覺中流出眼淚來。
長姐如母。
李秀沒有姐妹,母親也早早故去,家中除了父親,僅有一名兄長。兄長李釗常年留在京都洛陽,兄妹二人已許久未見了。
如母般的親情,李秀已經有許久沒有感受過了。
此刻,裴瓔所顯露出來的情意似長姐又似母親,讓常年居於軍營中的少女倍感親切與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