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海又問,演唱和作曲的豪鋼老師姓啥?
勾校長半天回不過神,過了好一陣,才說:“就是姓‘豪’,哦,對了,記起了,他本姓‘郝’,‘赤’、‘耳’‘郝’,因為他很崇拜音樂家,那個小提琴曲《梁祝》的作者何佔豪、陳剛,就改筆名、藝名為‘豪鋼’。”
李元海說:“抽時間,你給我引薦引薦,我想拜訪他。”
車子出了丁山場,明顯加快了速度。李元海不好與勾校長過多交談,隨手拿起小車擋風玻璃的一本4A列印紙。這是一本精美的《丁山傳說》樂譜,有簡譜版,有五線譜版,還有《丁山傳說》配樂配器譜。
李元海首先翻看簡譜版,因為他對五線譜和配樂配器不很內行。
想不到,一個簡短几分鐘的歌曲演唱,還有這麼複雜瑣碎的幕後工作。
李元海詳細看了簡譜版《丁山傳說》:
旁白:“公元八世紀的一個冬天,唐兩遼王薛丁山奔波幾千裡,前往阿壩看望徵西元帥愛妻樊梨花。過了昌河時,人困馬乏,故在小山露宿。從此,川北有了丁山場。”
“丁山山高坡也多,
丁山自古英雄多,
駿馬飛奔越千山,
那是愛情路上的英雄丁山哥。
丁山山高坡又多,
丁山自古英雄多。
爬山涉水千萬遍啦,
那是我們的扶貧路上的同志哥。
丁山山高坡也多,
丁山自古英雄多,
披荊斬棘不停步啊,
幸福路上奏凱歌!”
李元海冒出一種想法,這《丁山傳說》,演出那天劇場效果棒棒的,特別的好,演出一結束,臺下掌聲尖叫聲經久不息在全縣獲最高獎,郝老師一人,集譜曲、指揮、配器、演唱於一身,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有如此音樂造詣的音樂高手在丁山,近水樓臺,請他來輔導輔導黃珊龍幸豔梅的山歌,是再好不過的了。